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20日 14:0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燕趙晚報
18日,民政部會同發改委、財政部、國家統計局印髮指導意見,正式建立中國城鄉低保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城鄉低保標準鬚根據當地食品等必需品價格變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適時調整,與物價上漲挂鉤的聯動機制也將建立完善。(5月19日《京華時報》)
低保挂鉤物價,其政策暖意毋庸多言。事實上,許多地方早已開始探索低保、最低工資、基本養老金與物價水平聯動的動態調整機制。以北京為例,2007年起就嘗試物價與低保標準及相關補貼聯動。全國性城鄉低保標準動態調整機制的建立,對於靠低保維生的民眾而言,無疑是一大福音。
不過,物價上漲不僅僅是低收入群體的民生痛感,更是廣大工薪階層的關注的事情。需要與物價挂鉤的也不僅僅是低保,還應包括各行各業的工資。今年初,一個“上海某公司工資12年原地踏步,六千員工無奈心傷”的報道引起關注。在新浪網的調查中,超過九成網友認為工資上漲速度遠不及物價,四成多網友反映最近一次漲工資還是在3年前。工資坐的是牛車,CPI坐的是高鐵,調侃出了工薪階層為工資趕不上CPI的唏噓和無奈。更有學者舉了一個很形象的比喻,工資與物價就像眉毛長不過鬍子。顯然,對於這些,單純的低保挂鉤物價只能是扮演救火隊員的角色,為弱勢群體解急,並不能從根本上為廣大百姓解渴。
在住房保障體系中,有一個著名的“夾心層”現象,指那些既夠不著廉租房、經適房條件、又買不起商品房的住房困難群體,游離于市場和政府保障之外。同樣值得關注的,還有收入分配體系中的“夾心層”。那些中等及中低收入家庭、新就業職工群體,既無法享受低保、最低工資等的庇護,又不像高收入人群那樣對物價上漲具有彈性抗力。既然物價漲勢一時難以得到有效遏制,工資跟上CPI便成為他們最熱切的渴望。
2004年,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出臺《最低工資規定》,明確要求各地的最低工資標準至少每兩年調整一次。但在實際執行中,卻常常變成了“兩年才調整一次”。近年來商品尤其是生活必需品價格的集體走高,使得機械的定期調整越來越難以適應形勢需要。而對更多人來説,十二五期間收入倍增計劃勾勒的美好前景備受憧憬,但倘若不能建立工資與物價上漲挂鉤的聯動機制,形成一種及時反應的長效機制,工資增長的政策善意很可能被物價的過快上漲所抵消,造成居民收入的實際購買力不升反降。(張遇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