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理財 >

87%私募近一月虧損 去年冠軍常士杉業績墊底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20日 11:3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證券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本報記者 趙學毅

  截至5月19日收盤,上證指數自“4.19”以來累計下跌6.47%。陽光私募基金哀鴻遍野,平均回報率-3.43%,有87%的非結構化信託産品近一個月報虧。據《證券日報》基金週刊獨家觀察,在大盤單邊下跌期間,有14隻無端延後披露凈值,是業績太差以此“遮羞”?是私募基金內部出現問題?還是産品已經取消?記者就此採訪了相關私募基金公司及權威分析人士,其中玄機逐一揭曉。

  87%私募近一月虧損

  去年冠軍常士杉業績墊底

  據《證券日報》基金週刊及WIND資訊最新統計,截至5月19日,共有875隻非結構化陽光私募信託産品披露了近一個月回報率數據,平均回報率-3.43%,不但跑贏同期上證指數6.51%的下跌幅度,也跑贏同期可比362隻主動管理型偏股公募基金-4.59%的回報水準。雖然陽光私募基金整體表現較為抗跌,但有762隻産品報虧,佔比高達87.09%,且業績嚴重分化。數據顯示,非結構化陽光私募基金近一個月回報率首尾相差數倍。近一個月收益最好的是銀沙策略精選,截至5月13日(最新凈值披露日)收益率達14.36%,該産品及其投資經理陳軍之前知名度並不高;業績最差的是睿金1號,近一個月凈值增長率為-14.04%,與最好産品回報率相差28.4個百分點。

  更為關注的是,私募基金的業績不穩定性令人擔憂。

  作為2010年陽光私募的“冠軍”,常士杉旗下所有産品近一個月均為負收益,世通5期、世通8期、世通嫦娥奔月三隻産品近一個月回報率均低於-10%,均落後至同類排行榜倒數10名之內。其中,世通5期為4月11日成立的新品,近一個月回報率-13.97%,在非結構化陽光私募信託産品業績榜單中排名倒數第二;另一隻新品世通之東方明珠(4月15日成立),近一個月回報率-6.59%。

  尚雅、瀚信、新價值、南京世通等明星私募表現均不給力,部分産品的近一個月凈值跌幅也超過10%。據統計,石波執掌的尚雅11期、尚雅1期(深國投),截至5月10日(最新凈值披露日),近一個月凈值增長率分別為-10.82%、-9.96%;羅偉廣執掌的黃金優選2期1號、黃金優選2期2號也僅取得-9.96%的回報率;蔣國雲執掌的瀚信成長5期截至5月13日(最新凈值披露日),近一個月凈值增長率為-9.36%。

  14隻延後披露凈值

  被疑刻意“遮羞”

  業績的不如意,令私募基金心懷忐忑,便有私募産品無視銀監會“指引”,僥倖對業績秘而不宣,從達到穩定軍心的目的。

  《證券日報》基金週刊重點觀察了4月以來非結構化陽光私募信託産品凈值披露情況,其中有14隻産品刻意拖延披露凈值,一週一披露的頻率延長到一個月,甚至至今也不披露大跌後的最新凈值。杭州一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旗下6隻産品均未能按既定日期披露凈值,一度成為人們重點懷疑的對象。

  《證券日報》基金週刊記者瀏覽杭州這家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官方網站,旗下的全部産品最新凈值披露日均停留在4月25日,也就是説,截至5月19日,已經相隔了18個交易日仍未披露新一期的凈值。並且,這傢俬募基金凈值披露很不規律,最少僅一天,最長一個月。比如其1號非結構化信託産品(2009年5月19日設立)2010年9月28日披露凈值後,9月30日再度披露凈值;然而再一次披露凈值,則到了2010年10月26日。進入2011年的震蕩市,這種凈值披露不規律性更為突出,該産品2011年1月7日披露凈值,間隔僅3個交易日後1月13日再度披露凈值;此後的凈值披露日則在四週後的2月17日。間隔7個交易日後,該産品于2月28日披露凈值;隨後又降低頻率,間隔了11個交易日後才披露凈值(3月16日披露凈值);間隔7個交易日後的3月28日,再度披露凈值。隨著大盤震蕩的加劇,該産品凈值披露頻率迅速減小,直到2011年4月25日,才披露最新凈值,與上期披露日相比相隔17個交易日。截至5月19日,該産品仍未披露新一期的凈值,至此已經相隔了18個交易日。尤為注意的是,該公司旗下的其他5隻非結構化産品,同樣如此。

  此外,程國發管理的普邦恒昇華金1期,石波、常昊聯合執掌的雙贏8期,均在4月22日披露凈值(上期凈值披露日均4月15日,相隔僅一週);截至5月19日,已經有近一個月時間沒有披露最新凈值數據。金河新價值成長1期(凈值披露日4月18日)、中海IPO穩定收益8(凈值披露日4月8日)、金鑫1號(凈值披露日3月31日)、重陽3期(凈值披露日3月31日)、混沌單一(凈值披露日3月25日)更是在大盤單邊下跌之前披露的凈值,此後再無新數據更新。

  無視銀監會“指引”

  只求穩定客戶信心

  為探究陽光私募基金不及時披露凈值的背後原因,《證券日報》基金週刊記者分別致電相關私募基金公司、信託公司及業內分析師,歸結起來,大致有三大原因:一是産品提前終止;二是合同約定披露間隔期較長;三是避免投資人情緒波動。

  《證券日報》基金週刊記者隨即採訪了被疑刻意“遮羞”的杭州某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該公司相關人士解釋道:“我們根據客戶的要求,每個月都會在官方網站上公佈一次凈值。公司堅持中長期投資理念,不少客戶不需要短期凈值數據,所以,如果凈值披露間隔縮短,反而讓客戶不自在,達不到平抑投資者短期心理波動的目的。”

  記者提醒道:依據2009年3月銀監會發佈的《信託公司證券投資信託業務操作指引》,為陽光私募單位凈值的披露設立了業內標準,規定陽光私募凈值應每週披露一次。該人士表示:“我們知道並關注了這個‘指引’,但綜合考慮到客戶要求,只能折中一下。”

  在銀監會‘指引’與客戶要求面前,杭州這家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巧妙選擇了折中。

  針對陽光私募的這種無視銀監會“指引”的現象,《證券日報》基金週刊記者採訪了北京一私募分析師。“不披露業績,最大的可能性就是業績不好。如果期間市場不好,凈值折損過快,可能會引起投資者情緒波動,對投資産生不利影響。不排除部分私募基金業績深陷谷底而刻意遮羞。”他表示,“陽光私募沒有義務定期公開披露業績的,但一般相關信託單位凈值書面材料會按要求向受益人提供對投資者披露。在震蕩市中,不少私募為了穩定投資者選擇延期披露凈值也是常態。總體來説,不按時、不規律公開業績,背離了陽光私募‘陽光化’的初衷,不利於外界把握陽光私募的投資風格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