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鄭眼看盤:大盤地量 好事還是壞事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20日 04: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每經記者 鄭步春

  週四滬深股市震蕩盤弱,收盤滬綜指跌0.46%報2859.57點,深綜指跌0.45%報1197.31點,成交低迷。從盤口看,多數個股走勢顯得缺乏激情,盤面表現似令人昏昏欲睡。然而大盤殺跌動能暫時也不足,兩市跌停家數為零,這説明市場主動性殺跌者很少。

  大盤低位縮量是個辯證的問題,有人認為會止跌,地量有地價,也有人認為縮量不一定會止跌,因缺乏資金參與的市場早晚會“久盤必跌”。這兩種説法均不無道理,因沒人弄得清多數個股所處位置。也就是説,當絕大多數個股位置低時,此時縮量應是好事,反之即為壞事。

  筆者個人認為,雖然市盈率總體水平不高,但從籌碼獲利角度看,當前不能説多數個股位置很低。大盤市盈率之所以低,重要原因之一是前兩年超常規的經濟刺激政策,而此類刺激政策到了後期就易引發業績下滑,或者從整體説引發滯脹。

  從企業的成本來説,在刺激初期,此時工人沒來得及要求加薪,企業原材料還在用舊的庫存,或外購的原材料還沒來得及漲足。從市場容量來説,刺激政策的初期有極大擴張餘地,如汽車銷售優惠政策、家電下鄉等。因這兩因素,企業業績“在早期”易大增。

  部分刺激項目本來就是擴大産能,而産能項目建成又會有個時間週期,當建成後,産能即過剩,屆時將逼得相關企業打起價格戰。因此,在刺激後期,企業在受人工、原材料成本上漲擠壓的同時,亦面臨産品售價下調的壓力,這種情況下,其業績可想而知了。

  對經濟的過度及不當的刺激所帶來業績增長屬於體力透支行為,如汽車銷售政策實質上是部分透支未來銷量,所以是作不了準的,用這種業績來估值理由不足。因此筆者傾向於用“獲利籌碼是否存在”來判斷多數個股位置的高低。

  如果筆者上述關於“個股位置不低”的理由是成立的,則大盤成交額縮小就絕不是好事了。雖然這種縮量在短期內沒什麼,也不排除短期延續反彈的可能,但從中線來説並不是好現象。

  大盤無量一方面和信心有關,另一方面當然和資金面有關。信心這個東西並不易説,特別是在A股,如12年前的“519行情”就是,所以筆者只能説説資金面。

  大家知道,A股的資金面這幾年和外匯佔款關聯實在太大了,而近期這方面數據稍有向弱跡象。從趨勢角度看,我國的外匯佔款和美元趨勢密切相關,而美元最近碰巧受到不少支撐。美元不僅受經濟指標支撐,還受一些看似“無厘頭”的事件支撐,如希臘債務危機深化、拉登之死、國際貨幣基金總裁醜聞等。

  若美元趨強,則A股資金面向弱機會就大些。不過,考慮到經濟放緩和樓價略受控,也不排除管理層略微放鬆些調控的可能性,這種情況下A股可能出現些上漲機會。不過,筆者並不認為這種因放鬆調控而帶來的上漲能漲太多,這是因為如今我國的經濟失衡實已至極限,實已缺乏彈性,故只需稍一放鬆,則物價、樓市、人工等諸問題必迅速惡化,情形早和兩年多前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