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18日 09:1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日報
近來關於公路“三亂”的討論頗多,但均未談及收費公路“雙軌制”和公共利益地方化的問題,筆者在此補充一下。
第一,收費公路“雙軌制”運行,收費公路商品屬性和公益屬性矛盾。收費公路有商品的屬性,也有公益的屬性,而且公益屬性重於商品屬性,所以經濟學家認為修路是政府職責。在我國,收費公路分為政府收費還貸公路和經營性收費公路兩種,理想的狀態是政府收費還貸公路承擔公益性職能,經營性收費公路承擔商品性職能,兩者在看起來相互獨立的兩條軌道上運行。但地方政府部門出於利益考慮,在政府收費還貸公路收費期限截止前,將其轉讓出去成為經營性收費公路,完成屬性轉變即可收費。可見,良好的設計在實際運作中行不通,收費公路的商品屬性越來越強大,公益屬性成了少數特權車的福利。
第二,投資體制刺激地方投資,公共利益地方化。現行公路投資體制是上級單位對下級單位實行“計劃+補助”的模式,投資越多,補助越多。而且修建公路能夠顯示政績,短期內建成高速公路能顯著提升當下GDP和未來物流、人流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地方政府投資熱情,也造成了決策不科學等問題。現行投資體制對民間資本和外資進入公路設置較高門檻,私營投資沒有發揮應有作用,當然也就為一股獨大的國有資本減少了競爭壓力。國有資本與政府的特殊關係,也使得收費問題難以解決。
第三,中外公路收費本質迥異,標準亦不可類比。不少論證公路特別是高等級公路收通行費合理的文章中提到,現在世界上有包括美國、日本、法國等60多個國家採用收費公路政策。這是事實,但沒有比較分析中外收費公路比重、收費目的和用途。事實上,全世界收費公路佔公路總里程的比重不足1%,發達國家不收費的高速路佔主體,如美國大部分公路是免費的,德國只對大卡車收費。國外的公路收費主要是為了緩解擁堵或籌集養路費,而不是籌集建設資金。何況中國的車輛通行費遠高於世界其他國家。公路建設中將“貸款修路,繳費還貸”作為主流模式甚至唯一模式的比較罕見,因為公路的過度經營最終一定會戕害其公益性。
對此問題,筆者建議:一是取消雙軌制模式,收費還貸公路的債務由財政逐年解決,不另外收取通行費。將經營性收費公路嚴格限制在少數主幹線和快速道路,收費嚴格用於還貸,並定期公佈收費結構和到期時限。二是在國家財政收入居世界第二的情況下(2010年全國財政收入超8萬億元),對道路這種基礎公共服務,借鑒美國聯邦政府在公路建設中負責90%經費的做法,該由政府出資的公路建設實行中央財政負責制,不再延續“計劃+補助”的刺激地方投資衝動模式。三是在核定收費標準時要綜合考慮投資者利益、車流量變動、政府財力和消費者承受能力,對收費標準實行動態管理,並完善收費標準調整原則。收費公路可以改變當前直接對車輛收取通行費的單一方式,實施“影子收費”——— 根據使用情況給予投資者一定的補貼,而不向使用者直接收費,這一模式已在英國、芬蘭、西班牙等國家實行。(孫寶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