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商品市場短期難入“熊途”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18日 08: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世華財訊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世華財訊]業內人士認為,目前來看,以原油為代表的大宗商品調整行情短期還會延續一段時間,前期支撐商品市場走牛的因素並沒有消失。在全球通脹預期並未改善的大背景下,如果未來出現突發性事件,商品市場短期很難步入"熊途"。

  中國證券報5月18日消息,短短4個交易日時間,紐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就從4月底的114美元/桶猛跌到94美元/桶,目前仍然在100美元/桶上下艱難“徘徊”;全球貴金屬價格也紛紛回落,前期上漲快速的國際銀價出現了罕見的暴跌,從最高的近50美元/盎司下跌到34美元/盎司左右,“抹去了”過去2個月的漲幅。

  以銅、橡膠為代表的工業品期貨市場的新一輪調整,其實從今年2月中旬以來就已經展開。同期,農産品期貨價格的走勢也毫不樂觀,國內外大豆、玉米、糧食等農産品期貨品種也紛紛步入了下跌通道中。

  銀河期貨首席宏觀經濟顧問付鵬認為,推動本輪商品期貨市場調整的原因有中國緊縮政策的疊加效應、中國控通脹帶來的調控壓力、貨幣推動的虛幻“需求”也接近了極限以及後續流動性預期的不明朗使得資金紛紛離場觀望。

  付鵬指出,2008年以後大宗商品價格的主要上漲推動力來源於全球流動性環境。從這個角度看,本輪大宗商品的調整行情有兩個發動點:一是在去年年底國內通脹壓力不斷增加情況下,2010年11月行政調控政策疊加效應引發的調整。在這一波調整中,農産品以及能源化工産品調整幅度較大;二是來源於今年2月後對於緊縮政策持續性累加效果的連鎖反應。

  國泰君安期貨研究所副所長吳泱表示,前期地緣政治動蕩給原油等大宗商品帶來風險溢價的時間有一定限度,目前全球金融市場很大一部分投機和避險資金已經紛紛從大宗商品等高風險資産上撤出,轉向美元、美債等風險較低的資産。而美元反彈對大宗商品下跌也起到較大的推波助瀾作用。

  短期難言“牛轉熊”

  東證期貨研究所副所長林慧指出,大宗商品的調整首先是從過去兩年中漲幅最大的橡膠和棉花開始,隨後下跌蔓延至整個工業品市場,目前已經擴大到原油市場。林慧表示,當前市場跌勢已經較為明顯,但如果將行情放大到2008年以來的上漲,那麼今年大宗商品的集體下跌行情目前仍只能屬於連續兩年上漲之後的調整行情,且調整的幅度並不大。後市是否會“牛”轉“熊”,還需要進一步觀察。

  林慧表示,從中長期角度來看,商品的調整行情很可能繼續,但就短期走勢而言,在持續下跌之後,近期部分品種出現了一定的抗跌性,不排除後市出現技術性反彈的可能。“年底之前,預計多數工業品和農産品很可能出現大區間震蕩行情,但農産品的走勢不太好確定,下半年各品種增産的概率較大,是否能夠增收,則有賴於天氣表現。我們預計農産品整體會較工業品表現更為抗跌。和前兩年相比,大宗商品走勢整體會相對偏弱,震蕩概率更大,我們更關注下半年的股市是否會有行情出現。”她認為。

  “今年行情分化將會非常明顯,商品屬性偏重的品種(如橡膠、棉花)有望逐漸轉入到基本面,但鋻於中國控通脹的力度,這些品種很難創出新高。而對於金融屬性比較強的品種(如滬銅),隨著國內外緊縮政策有望鬆動,這些品種仍有望挑戰年內新高。”付鵬説。

  “只有當美國進入了貨幣緊縮週期,才是大宗商品價格真正能言‘見頂’的時候。”吳泱表示。

  (劉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