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食品安全呼喚規模體制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17日 18:3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小康財智》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如今,一方小小的餐桌讓大家犯愁,不知道吃什麼才算是“無毒”的。

  超市裏有標著“無殘留農藥綠色蔬菜”的專櫃,價格死貴,問津者不多,但好歹有個心理稍微寬鬆一點的選擇——花錢買平安,而如今這也令人犯上了嘀咕,有報道説那是商家的一個商業噱頭,不過是把普通的菜品整理包裝一下而已。

  早期的“毒菜”可以追溯到供應北京市場的張北“無公害蔬菜基地”,農戶在蔬菜收割前的一段時間大量使用劇毒有機磷高效農藥,讓蔬菜沒有蟲眼,看起來很完整光鮮。這可能就是“毒菜”、“毒肉”、“毒副食品”的第一個利益鏈條——投其所好。

  大家講究蔬菜的賣相,高毒性農藥噴灑的蔬菜、水果沒有蟲眼,同理,激素處理的蔬菜、水果很光鮮,比如大家喜愛“頂花帶刺”的黃瓜,有報道説就是用激素甚至加上顏料(花兒染色)的作品。接下來,大家喜好瘦肉多的豬肉,就有多巴胺等“瘦肉精”的濫用,大家喜好麵條、米粉筋道好,塑料、橡膠製品的增塑劑就進入麵條、米粉的配方。

  現代科技可以滿足人們對食品的色香味諸元素的過分追求,而現代科技帶來的副産品是形形色色的化工合成品越來越多地進入人類的身體,不是説所有的人工化學合成品進入人體都不妥,現代醫學的一個核心支撐就來自於各種合成化學藥物。瘦肉精作用的發現也源自抗休克藥物的研發,接受藥物試驗的小白鼠在喂食多巴胺之後,出現了“良好”的毛色和肌肉,然後應用於畜牧業,能夠喂養出很有賣相的肉牛和豬,在美國,多巴胺作為飼料添加劑是合法的,但有量的限制。

  對菜品、肉類、副食品甚至主食品相的過度熱心,讓相關業內看到了“商機”,只要好賣,該用的、不該用的化學品都不顧一切地用上了,而可以用的就不顧一切地濫用。這裡面也有市場淘汰的法則在起作用,比如瀋陽出現大量使用激素化肥的豆芽,一經曝光被查處,按照一般邏輯,不使用激素和化肥的豆芽應該出來佔領市場,但恰恰相反,市場上豆芽消失了,因為用傳統方法發製作的豆芽賣原來的價格是虧本的,大家乾脆不做,市民也吃不到豆芽。

  按説賣染色饅頭的不會吃自己做的饅頭、賣瘦肉精肉的不想吃自己賣的豬肉、賣化學豆芽的恐怕也不願意天天吃進大量化肥激素。但把這個邏輯串連起來,我們發現實際上誰也跑不掉,如果大家都照此辦理,賣饅頭的不吃自己的饅頭,有可能就吃了別人賣的瘦肉精肉,賣瘦肉精肉的有可能吃上了別人賣的化學豆芽……

  這樣的循環並非社會之福,但改變這樣的循環也不簡單,並非集中火力責怪監管就有望杜絕。在一個以小生産模式為主體的副食品體系內,一家一戶的監管近乎天方夜譚。雙匯是大企業,可雙匯的源頭是小豬販加小養殖戶,企業稍有懈怠和內鬼,問題就大發了。雙匯的老總情急之下説了要搞養豬,也許揭示了一個食品安全的短板,如果從種植、養殖開始就形成規模體制,在安全控制的程序上會簡易得多。

  從源頭上杜絕有毒食品,恐怕應該讓所有的生産者、流通者都達成一個共識,自己添加有毒有害物質的行為,別人也可以照此辦理,自己也可能成為這種行為的受害者,結果是整個社會的慢性自殺,拒絕慢性自殺。要從包括消費者在內的每一個人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