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新興經濟體7萬億美元外儲出路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17日 17: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財經國家週刊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這是全球化戰場的一場長期博弈。新興經濟體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手握如此多的籌碼,但又如此茫然

  文/本刊評論員

  5月10日,為期兩天的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在華盛頓落下帷幕。對於新興經濟體來説,這次會議值得關注的是:是否敦促美方放寬赴美直接投資的政策限制。

  目前新興經濟體外匯儲備規模達7萬億美元(其中3萬多億由中國持有),已對全球資産配置産生深遠影響。

  首先,影響了新興經濟體控制經濟過熱。各新興經濟體央行印刷鈔票購買本國出口商創造的外匯收入,代價是向國內注入鉅額“基礎貨幣”,推動了信貸飆升和資産泡沫。

  其次,新興經濟體外匯儲備,當前的主要投向是購買美國國債,成為壓低美元長期利率的原因之一,並促進全球存貨增加,帶動了初級産品需求,使得全球貿易條件發生了很大變化。

  以中國為例,據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宋國青(專欄)測算,與2009年第一季度相比,今年第一季度進口價格比出口價格多上升了約25%。按此計算,僅貿易條件惡化這一項,可以導致中國超2萬億元的年度國民收入損失。

  由於初級産品和金融産品定價權實際上掌握在華爾街手中,全球貿易條件變化,相當部分利益又回流美國。

  新興經濟體7萬億外儲最好的兩條出路是,一擴大對發達經濟體直接投資;二從發達經濟體進口高科技産品。但都不為發達經濟體所願。這是他們核心競爭力所在。

  發達經濟體繼續設置政策障礙,阻止新興經濟體主權財富基金對基礎設施、能源領域等重要資産的投資和購買。

  這是全球化戰場的長期博弈。新興經濟體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手握如此多的籌碼,但又如此茫然。

  5月9日,中國副總理王岐山(專欄)在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開幕會上表示,美國必須制定“明確時間表和路線圖”,其中包括放寬對華高科技産品出口管制,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公平對待中國企業赴美投資,避免經貿問題政治化。

  考察近十年來中國為數不多的對美直接投資案例,經貿問題政治化趨勢不減。

  一個新近例子是,2010年10月,華為失去了美國第三大運營商Sprint Nextel價值幾十億美元的網絡基礎設施合同。時任美國商務部部長駱家輝曾致電Sprint公司CEO,隨後Sprint選擇了三星。這很難説是一種無關政治的巧合。

  駱家輝説得非常直白:美國對中國投資的開放程度,也取決於中國對“美國條件”的接受程度。這番表白,既迎合了華盛頓國會山政客們的要求,也滿足了在中國的美國商界胃口,但無助於中美雙邊的深度開放。

  雖然目前中國在美國50個州的35個州有投資業務,但按價值計算最大的類別是工業機械,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領域則鮮有涉足。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對美直接投資規模僅與奧地利和新西蘭相當,與其超過一萬億美元的對美金融資産的投資相比,更是差距懸殊。

  5月9日,中國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專欄)在當天會議結束後表示,美國對外國企業赴美投資審查過程不公開、不透明。

  根據程序,外國企業擬赴美投資時,將交易計劃提交給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審查,但在審查過程中,經常受到不公平的待遇。陳德銘説,這方面的例子有很多。

  美方辯解説,審查僅限于國家安全問題,對所有外企一視同仁。但這一過程並不透明。尤其至今尚未明確,哪些行業是鼓勵對外資開放的。

  相比較而言,中國政府在今年4月重新啟動了類似的外資投資審查制度,但公開透明。

  仍無跡象表明,美方將擺脫固有成見,除了所謂經濟安全考量,背後是發達經濟體長期金融定價權的巨大利益:中國以物美價廉的商品換取美聯儲開機器印製的美元,然後再以極低的收益率購買美國國債,為美國注入強大流動性。這是10年來中美經貿關係最簡潔方程式,也是新興經濟體們的困惑。

  需要新的智慧打破這樣的遊戲規則。逐漸鬆綁外匯管理體制是一項多贏的改革選擇。4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專欄)在清華演講時表示,中國外匯儲備超過了自身合理需求。這為鬆綁外匯管制、藏匯於民提供了空間。

  7萬億美元新興經濟體外匯儲備必將重塑世界經濟。由於發達經濟體對來自政府背景的企業直接投資審查嚴格,放寬中國居民和私營企業對外直接投資,不僅是解決超額外匯儲備出路的方向之一,也是推動國人參與全球資産配置較佳時間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