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中英金融服務合作項目研討信用衍生工具發展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17日 07:1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金融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積極穩妥地發展信用衍生品市場 中英金融服務合作項目研討信用衍生工具發展

  徐紹峰

  本報訊 記者徐紹峰高國華報道“積極穩妥地發展信用衍生品市場,對豐富信用産品風險管理手段、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以及推動利率市場化等‘十二五’重大金融改革具有重要意義。”這是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長張健華日前在由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和英國駐華使館共同主辦的“信用衍生品國際研討會”上所作的表示。

  此次研討會是中英經濟財金對話機制下金融服務合作項目的一部分。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長張健華和英國使館經濟參讚孟平(PeterMumford)分別代表會議主辦方致辭。

  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秘書長時文朝在演講中呼籲下一步要根據“十二五”規劃關於“推進期貨和金融衍生品市場”發展的要求,循序漸進、堅定不移地推動信用衍生産品創新發展。一是不斷加強理念宣傳,統一各方認識。二是在巴塞爾新資本協議和有關監管規則框架下,儘快明確信用風險轉移和資本金釋放功能。三是豐富參與主體,逐步擴大和培育包括境外投資人、風險投資基金、集合理財類資金等各類投資者。四是完善市場外部環境,推動會計制度的規範及運用,進一步明確金融衍生産品的稅收政策,推動解決我國終止凈額制度和履約保障制度的法律適用性問題。五是完善配套機制安排,推動建立集中的CRM數據庫,推動對CRMW等標準化産品的中央清算,建立CRM信用事件決定規則和程序以及拍賣結算機制,完善定義文件,加強對CRM定價的研究。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局局長宣昌能在講話中表示,資産證券化對銀行等金融仲介發揮信用轉化、期限轉化和流動性轉化三大職能具有重要意義,是風險管理、流動性管理、主動資産負債管理和資本管理的重要創新,不能因為其在危機中暴露出的問題而因噎廢食,而要結合國際金融監管改革的各項要求加以改善,在更穩健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證券化市場。從國內的實際情況看,與經濟社會的發展要求相比,我國的資産證券化市場在監管理念、發展速度、制度規則、産品種類等方面仍有較大差距,需要在總結國際金融危機的教訓、強化資本要求、執行一定比例風險保留規定、加強信息披露和監管要求的基礎上,繼續探索包括全覆蓋債券等形式在內的證券化和債券品種的發展,更好地發揮其對推動金融市場創新和維護金融穩定的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