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16日 10: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大洋網-廣州日報
諾貝爾獎得主皮薩裏德斯今日來廣州演講
勞動力從農村轉移到城市的三大障礙:住房、薪資福利和教育
防止出現貧民窟:社會保障住房應該在主流社區存在
平衡收入差距拉大:加強低保,不應對高收入人群徵太多的稅。
本報上海訊 (記者周裕嫵)前天,201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裏斯托弗 皮薩裏德斯的中國之行來到上海。他在上海交大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的演講中分析了中國經濟發展中出現的勞動力流動等問題。今天,皮薩裏德斯將來到廣州作此次中國行的第三場演講。
公租房降低人口流動成本
皮薩裏德斯現任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他憑藉勞動力市場的“搜索——匹配理論”和戴蒙德、莫滕森一起獲得了去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
皮薩裏德斯最知名的學術成就是針對勞動力市場和宏觀經濟間交互作用的搜尋和匹配理論,解釋當今社會“高失業”和“用工荒”為何矛盾衝突卻又同時存在的現象。他的理論不僅解決了勞動力市場上的一種常見衝突,為人才的供需提供合理機制,還適用於其他現實世界經濟領域。和一般産品市場相比,勞動力市場非常特殊,因為它即使達到均衡狀態,勞動力也無法實現全部就業。皮薩裏德斯用“摩擦”來解釋這一現象,在他眼裏,勞動力暫時找不到工作,工作崗位暫時找不到勞動力,這些都是正常現象,“在均衡狀態下肯定會存在失業,有時候,失業也是好現象,可以讓工人重新選擇合適的工作”。
皮薩裏德斯認為,在經濟發展的第一階段,勞動力從農業轉向工業,而到第二階段,勞動力則從工業轉向服務業,關注其中的移動障礙,就可以發現應該跟進什麼樣的政策去鼓勵這種流動。在勞動力從農村轉移到城市的過程中,住房、薪資福利和教育是三大障礙。
皮薩裏德斯認為,中國現在也面臨勞動力的移動性障礙,因為現在城市的房價非常高,而且土地的價格增長也很快,在城市比鄉村增長更快,政府要考慮的是,如何採取一些好的住房政策,而首先有一點,就是在住房方面提供一些福利,如提供一些社會保障住房、公租房,能夠使人們住在公租房裏面,使移動成本降低。
“一定要避免貧民窟的形成,如果把社會保障住房和主要的社區分割開來,讓他們很難去融合,就會出現貧民窟了,會造成一些犯罪,我們在社會保障住房方面的規劃要非常小心,社會保障住房應該在主流社區存在。”皮薩裏德斯特別提醒説。
大學應有獨立薪酬制度
皮薩裏德斯認為,推動社會産業的進一步發展,高等教育至關重要,為了發展大學的高標準,學校一方面要享受政府的資助,應該是大於50%的高等教育成本都是由政府補貼的,“我們知道,在歐洲他們的大學表現指數不如美國的大學好,為什麼呢?主要的原因就是政府預算、科研經費的原因,如果我們看看數字,美國大學的預算是GDP的3.3%,但是在歐洲,大學的預算佔GDP只有1.3%,還不足美國的一半,所以可以去解釋為什麼美國大學比歐洲大學表現更好。”
皮薩裏德斯認為,大學要更加獨立,尤其是在它的任命方面要自由,其次,大學應有獨立的薪酬制度,大學的教授不應該是追逐金錢的,但是應該為自己的工作取得很好的報酬。
經濟發展的後期階段需要高質量的大學教育來推動,而工業化會進一步推動服務業的發展。隨著技術進步,高技能工人的生産率得以大大提升,由此帶來的一個普遍現象就是,技術工人的工資增長比非技術工人工資增長的速度要快得多。面對收入差距擴大的擔心,皮薩裏德斯指出,政府應實施政策來保護低收入群體,可以讓低收入的人群也能夠享受到一部分的社會福利,但是不應該通過對高收入人群徵太多的稅來達到平衡。
私人服務領域前景非常廣闊
皮薩裏德斯説,隨著生産力的提升,比如金融或者製造業,他們的工資都在增加,他們也産生了一些需求,人們願意付高工資獲得服務,這樣的話,勞動力市場就有了流動性。皮薩裏德斯斷言,未來二三十年,歐美國家幾乎所有工作職位的增長,都會來自私人服務這一領域,這一領域的前景會非常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