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賈肖明:94歲的投資智慧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16日 09: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上周和不少基金行業的朋友聊起來,都感嘆基金公司的好日子風光不再了。一方面是雖然新産品不斷發行,但是基金的整體規模卻在下降通道;另一方面,基金對銀行等渠道的話語權越來越弱勢,大部分管理費貢獻給了渠道;但最重要的是,基金在證券市場上的形象越來越差,簡直有點人人喊打的味道。

  A股市場的投資主體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和在2007年呼風喚雨相比較而言,公募基金等機構投資者的市場佔比迅速下降,公募基金的總規模佔A股流通總市值的比例,從2008年最高超過40%,一路降至目前僅10%左右。其中和限售股流通後産業資本的規模佔比大幅提升有直接關係。另外部分高位發行的公募基金在2008年的股災中損失慘重,不復當年的盛況。有媒體統計發現,在成立時間超過3年的基金裏,至少有22隻基金一直虧損,虧損最多的基金甚至超過30%。

  而今年以來除了高鐵、水利、稀缺資源、化工等小部分板塊,其他大部分股票都呈現下跌或盤整趨勢,市場人氣渙散,而基金的賺錢效應也並不明顯,換言之,A股的市場投資主體逐步轉向到以大小非股東為代表的産業資本和中小散戶手中,這仿佛又回到了2000年前的情景,而投資者也頻頻追逐華夏基金、澤熙等“強莊”的蹤跡,而不是從價值的角度去進行投資,不得不讓人感嘆,價值投資還沒有未來。

  目光太短總是讓人迷失。筆者想舉一個例子,就是連巴菲特也敬仰的一位94歲的投資人WalterSchloss,1956年自立門戶後,將近50年(2003年基金清盤,專門為自己理財)年複合收益率16%,他的投資邏輯非常簡單,最喜歡看“表現最差股票列表”,找到理想標的後買入一些(股價較賬面價值有折價,債務少最好沒有,管理層有一定持股比例),然後讓上市公司將財務報表郵寄到自家信箱,待價格達到合適水平後賣出。Walter很少去公司調研,他更在乎公司的分紅,因為這意味著公司管理層對股東的態度。

  Walter説,很多投資者本不該來到“華爾街”,因為他們內心只有貪婪,卻沒有最夠的耐心。價值投資的未來依然非常光明,只是我們要確信手中的股票是優質的資産,而且目前市場給出的價格並不算高,同樣不要用短期的收益來評估投資的效率。 賈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