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16日 07:0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 主編手記
50.8億元和95.5億元,這是兩個記錄基金業2010年業績的數字。對基民來説,50.8億元是基金去年帶給他們的盈利。但和49家基金公司95.5億元的凈利潤相比,只是其中一半。
誠然,基金公司的利潤主要來自以固定費率制為基礎的管理費收入,由於公募基金採取固定費率制有其合理之處,對於基金公司因此獲得的凈利潤大大超過基民盈利,並不能簡單斥之為不合理。但關鍵之處在於,在凈利潤居高不下的情況下,基金公司在投資者服務方面的投入是否隨之水漲船高?
實際上,近幾年基金業在營銷方面的支出的確在提高,但絕大部分以尾隨佣金或客戶維護費的形式流向了銀行等渠道,在持有人服務上的投入仍顯不足。很多基金公司還停留在接聽持有人電話、定期郵寄對賬單的較低水平,離主動、直接地滿足持有人需求差得很遠。
服務對基金業到底有多重要?筆者曾聽過一位基民講述自己的經歷,在辦理了基金定投後,她對基金公司提了一個小小的要求:每月扣款後發一個短信,告訴她申購了多少份額。但幾次溝通這個願望都沒有實現,這位基民甚至到金博會上找到這家公司,當面提出要求,但最終都失望而歸。一氣之下,她堅決地贖回了基金。
這個故事再次提醒我們,基金業實質上是服務業,基金産品的質量(即業績)固然重要,但消費者(基民)的感受更決定了基金公司能否留住他們的心。
2008年以來,基金業人士大都感覺到基金在社會上的美譽度下降,似乎投資者對基金業頗有怨氣。很多行業內人士將原因歸結為業績波動大、投資者不成熟,但靜下心來想想,在這些原因背後,基金業給持有人提供的服務到不到位?
目前,大部分基金公司對營銷的理解還停留在基金銷售上。突出體現在高度重視首發,即使進行持續營銷,落腳點也放在增加規模上。尤其是在新基金審批市場化後,多通道制反而更激發了基金公司發行新基金的熱情,營銷的主要精力用在了拼首發而不是更好地服務現有持有人。
究其原因,除了基金業發展歷史尚短,粗放式經營模式還未轉變以外,更重要的原因恐怕還要從基金公司治理結構上尋找。實際上,在基金公司歷年獲得鉅額凈利潤中,大部分並沒有留在基金公司中,而是流入了股東腰包。而基金公司“唯規模論”思路的背後,很大程度上也來自於股東方追求利潤帶來的壓力。投資者服務是件細水長流的事情,對擴大規模的作用遠沒有拼首發見效快,自然難以被基金公司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由此我們也就可以理解,上面提到的那位基民,小小的願望為什麼遲遲沒有被基金公司滿足。Source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