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體制雙軌帶來福利雙軌 養老雙軌制難題待解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15日 22:2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導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經濟導報記者 賈瑞濤

  近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開始徵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若干規定》的公眾意見。草案規定了基本養老保險繳費不足15年人員的待遇,並明確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餘額可以繼承,可以説給職工退休後的養老問題進一步增加了保障。

  然而,由於制度設計等歷史原因,我國的城鎮養老保險體系形成的特殊的“雙軌制”問題仍然存在,導致工作性質相近、年限相同的職工,從企業退休和從國家機關、事業單位退休,養老金可能相差數倍。

  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社會保障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張展新13日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一方面,要進一步拓寬企業的發展空間;同時,應該給予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待遇一個合適的參照,使體制內外收入的差距盡可能縮小,從而扭轉當前的擇業觀和貧富差距拉大的趨勢。

  “雙軌”並存

  今年52歲的賈學忠在威海一家事業單位工作,目前每個月拿到手的工資有4500元。據他了解,自己的養老金賬戶除了單位每月繳納月工資的20%,自己繳納8%外,財政還要繳納工資的25%,這樣在他退休後每月就能有5000元的收入。

  而據他介紹,他的一位高中同學在上世紀80年代去了當時效益較好的自行車廠,但後來工廠倒閉,這位同學不得不另謀職業,目前的月收入僅為1000多元。雖然也按時繳納養老金,但退休後的收入,二人的差距卻很明顯。

  為什麼同時出來工作,付出的努力甚至要多,最後的收入卻差距那麼大?這讓很多“體制外”的職工和退休人員很是糾結。

  據有關部門統計,2009年,我國企業養老金月平均水平為1200元,儘管國家近年來對企業養老金進行了調整,但預計今年企業養老金的月平均水平也只有1400元,這給人的生活、心理帶來巨大影響。

  “可以制度不統一,但也不應該有這麼大的差別。”張展新説,從建國初開始,就是人事制度和勞動制度兩個體制同時運行,這就造成了兩個體制中的退休人員待遇出現較大差別。在他看來,這種養老的“雙軌制”應該抓緊解決,而不是無限期拖下去。

  張展新分析,養老金作為現代社會保障的一種基本形式,體現着制度的進步。但是,這個進步性因為先天的體制“雙軌”,帶來了福利“雙軌”,越來越凸顯出權利的不平等和財富分配的不公平,消弭了進步含量。

  從這種“雙軌制”的不公平性來説,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從退休前的個人繳費來看,企業人員要繳納養老保險,公務員不用繳納;二是從退休金佔退休前工資的比例來看,退休後,企業人員退休金普遍只有退休前工資的60%左右,公務員卻能達到90%左右。在有的城市,公務員退休金和企業人員退休金甚至相差4倍多。

  “體制內”應有合適參照

  養老“雙軌制”,不僅使退休人員的待遇千差萬別,年輕人的擇業觀也受到了很大影響。

  27歲的陳書龍畢業於北京一所知名的財經大學,畢業後應聘到濟南一家全國性的商業銀行工作。在別人看來,他的工作環境和收入都不錯,但他今年還是毅然報考了山東省的公務員。

  在他看來,商業銀行競爭激烈,還經常加班,工作太辛苦,他更看重公務員的穩定和能養老的良好預期。

  與他有一樣想法的年輕人不在少數。中國社科院不久前發佈的2011年《社會藍皮書》顯示,由於嚮往更好的養老保障,僅有1.2%的家長希望孩子成為工人、農民。

  南開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教授原新稱,如今年輕人在擇業中,重政府輕企業、重白領輕藍領、重城市輕農村等現象十分常見,“除了與就業環境、職業選擇、工資待遇等相關外,與‘雙軌制’退休模式必然有關。”

  “香港公務員的待遇也很豐厚,但還是有很多人願意去創業掙大錢,因為他們有這樣的機會。”張展新分析説,現在之所以很多人蜂擁到“體制內”,根本原因還是在於“體制外”的環境不夠好。“我們的中小企業面對的環境不夠寬鬆,盈利空間太小。”

  張展新坦言,一旦對現有的體制進行改革,勢必會重新進行“蛋糕”的分配,引起一些人不滿,但如果不改革,社會的矛盾就會越積越深。

  “現在事業單位雖然還沒普遍開始改,但已經有了行動。”張展新説,要改革現有的體制,就是要使公務員、事業單位的人員收入有個合適的參照,並且公開透明。“這個參照不是財政自己説了算,而是要廣泛徵求意見,自己改不動,應由人代會討論通過。”另一方面,應該給與企業更好的發展環境,使其具備一定的能力,為員工提供更多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