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爭議中藥材戰略儲備制度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14日 11: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營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劉騰

  對於中藥材價格的迅猛上漲,也有行業人士認為根源在於前幾年部分中藥材價格過低,現在的價格上漲含有回歸理性的成分,這種回歸也助長了市場上的投機行為。

  八五中藥網主編張佔宗表示,在2002年時,中藥材價格曾普遍低於自身種植或者養殖成本,産銷價格不合理的品種甚至佔80%,因為賣不出價錢,老百姓甚至將黃芪當柴火燒。這種情況到2007年、2008年時有了很大改變,但是仍有不少不合理的例子存在。

  “比如家種的防風,才4元錢/公斤,而夏枯球更甚。”張佔宗回憶,當時夏枯球3元/公斤,而實際上,光是將夏枯球從植株上剪下來,人工費就是2元/公斤,化肥和人工種植成本1元/公斤顯然打不住。這種情況下,部分中藥材合理漲價也是大勢所趨,正是看到了這種趨勢,一些藥商和資本的囤積行為才更為大膽。

  “不要認為炒作中藥材就一定能賺到錢,恰恰相反,這一行不是那麼好操作的。”張佔宗表示,自從1984年中藥材市場全面放開以來,在炒作中藥材上賺錢的比例不會超過30%。

  不過,行業人士大都承認,資本介入後的炒作對中藥材市場將帶來很大傷害。

  一些消費者因為中藥材太貴而捨棄服用中藥,而一些藥廠因為中藥原料價格猛增而停産某些中藥。廣州羅浮山國藥廠銷售總監羅時璋表示,去年一年,中藥主料成本上漲的同時,輔料成本也上漲了40%以上,這樣下去,一些年産值1000萬元、2000萬元的中藥廠將面臨倒閉,而大中型中藥廠如果不對藥品提價,就只好停産一些中藥。

  “原材料再漲,有可能危及行業,國家應該考慮建立中藥戰略儲備制度。”劉向明表示,上個世紀80年代,在計劃經濟時,中國曾建立了藥材收購一級站、二級站,當時考慮到中藥對國民健康的重要性,曾建立了戰略儲備制度。至於儲備多少,劉向明認為,當時國營中藥企業都有戰略藥材儲備,一般是3年的需求量。

  今年3月召開的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神威藥業董事局主席李振江也提出了建立中藥戰略性儲備制度的議案,以便在戰爭、疫情發生時平抑藥價。

  對於建立中藥戰略儲備制度,一些行業人士也表示了疑惑。張平(專欄)鎖表達了他的疑慮:“中藥不像糧食,國家對糧食建立戰略儲備制度,因為糧食種類少,只有十幾種,而且可以互相通用,國家即使只對其中3種,比如大米、小麥、玉米建立戰略儲備就夠了。”但是中藥常用藥物有500多種,每種都不可替代。如果擴展到不常用的藥物,《中藥大辭典》上記載的有一萬五六千種,對這麼複雜的體系進行戰略儲備,顯然不是容易的事。

  劉向明對此提出一個解決辦法,他認為,可能最好的方法是讓中藥材的儲存透明化,實行藥材儲存登記制度,最終由民間完成戰略儲備,由行業協會管理,而政府則起監督作用。

  中國經營報微博:http://weibo.com/chinabusiness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