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工業化信息化金融化 三化融合助推裝備製造業騰飛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13日 20:3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聯合商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CUBN記者 畢淑娟 北京報道

  裝備製造業是為國民經濟發展和國防建設提供技術裝備的基礎性産業。大力振興裝備製造業,是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實現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舉措。

  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部副部長王憲磊看來,從工業化和信息化的“兩化融合”向工業化、信息化和金融化的“三化融合”轉變是推動裝備製造業發展的強大動力。

  王憲磊表示,“十二五”期間,重型機械、船舶、航空航天裝備、大飛機、發電設備、大型礦山機械等11個領域是我國裝備製造業需要重點突破的方向。

  從“兩化”到“三化”

  當今世界正處在一個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而我國的裝備製造業也正處於一個新發展、新變革、新調整時期。

  “十二五”機械工業總體規劃指出,信息化和工業化的融合是“主攻高端”、“強化基礎”的有力保障,也是機械工業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兩化融合”不僅在於將信息技術融入機械産品之中,加快機械産品向數字化、智慧化發展,實現傳統機械産品功能的提升和可靠性的提高:也不僅在於將信息技術應用於機械企業的經營和管理中,實現信息化管理和網絡化營銷和服務,顯著提升企業生産效率和效益;“兩化融合”的深度推進更在於可以通過企業信息化的進程,促進全行業輸入新的發展理念,推進行業由過度依賴資源消耗變為更多地依靠科技進步和人員素質提高,加快轉向新型工業化的發展軌道。

  然而,王憲磊卻認為,工業化和信息化相融合,是在科技層面上與裝備製造業相融合,沒有與經濟制度結合起來,而工業化、信息化和金融化“三化融合”是推動世界裝備製造業發展的強大動力。“我們對照歐美國家的發展實踐發現,‘兩化’向‘三化’轉變是推動裝備製造業發展的一項基本功。”

  “金融化不僅僅意味著股票上市和研發投入,而是工業化和信息化與金融化的深度融合。”王憲磊表示,以我國裝備製造業首臺(套)的應用和研發為例,如果再加上金融化,其風險和難度以及産業化速度都會步入一個新局面。

  可以説,除了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之外,沒有金融化的推動,就沒有中國裝備製造業的全面發展。

  王憲磊認為,創新是裝備製造業發展的源泉,而科技創新、發展方式創新和制度創新是我國裝備製造業創新的三大要素。其中,科技進步是決定經濟發展的基石,也是裝備製造的發展軌道;為擺脫能源和環境約束,必須進行發展方式創新。

  “只有工業化和信息化、金融化相融合,才能有效化解創新風險,而創新的目的在於增加我國經濟發展以及裝備製造業發展的自主權。”王憲磊説。

  “十一五”期間,我國政府的研發投入佔GDP比重是1.35,實際接近1.5;在“十二五”期間,我國政府研發投入所佔比重將提升到2%~2.5%;如果以去年40萬億元的GDP總量計算,未來五年我國政府研發投入將達45萬~50萬億元,平均每年的政府研發投入為8萬~10萬億元,從而為裝備製造業發展提供非常寬鬆的經濟環境。

  高端裝備製造成新經濟引擎

  隨著“十二五”規劃大幕開啟,今年來高端裝備製造業個股順勢起飛。《中國聯合商報》記者日前獲悉,國內首只高端裝備製造業主題基金也應運而生。交銀施羅德先進製造股票證券投資基金(“交銀製造”)已獲得證監會批准,擬於近期正式發行。

  市場人士指出,交銀製造基金産品在國內基金産品細分化的浪潮中獨樹一幟,主打裝備製造牌,填補了市場空白,未來表現值得期待。分析人士表示,裝備製造業作為我國經濟轉型的基礎,特別是高端裝備製造未來的成長空間非常大,可能成為中國新一輪經濟週期的引擎。

  王憲磊表示,在當前東西平等、南北公平和全球平衡的世界經濟發展總體目標下,我國裝備製造業發展要從結構調整、總量平衡以及國際分工和産業轉移中尋找大發展的機遇。

  裝備製造業擁有製造業中最大的利潤空間,代表了整個製造業的走向,決定了整個製造業的發展水平,而大型裝備製造業是製造業的高端領域。“就我國而言,重型機械、船舶、航空航天裝備、大飛機、發電設備、大型礦山機械等11個領域是我國裝備製造業需要重點突破的方向。”王憲磊説。

  據介紹,當前我國已經初步形成了四個裝備製造業基地,其中包括長三角的船舶製造、東北老工業基地的裝備製造、京津唐的大飛機製造和珠三角的汽車製造。與此同時,一批新興的裝備製造業基地也在迅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