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13日 18:3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浪財經
導讀:中美間的貿易失衡一直是美國希望改變的一個局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亞太部主管辛格(Anoop Singh)在《哈芬頓郵報》撰文表示,由於亞洲經濟體的高度垂直整合,一國所出口的産品其實包含有相當程度的從他國進口的中間産品,如果基於這一事實去比較中美貿易差額,人們便會發現中國相對美國的貿易盈餘會減少許多。
以下是該評論摘譯:
多數有關全球經濟平衡的爭論所關注的都是美國與中國的貿易失衡。但這種爭論卻忽略了此種關係所處的大背景。
隨著跨境供應鏈的增長,僅僅關注雙邊貿易失衡和貨幣匯率是具有誤導性的。跨境供應鏈是亞洲近幾十年貿易的一個特點。
亞洲各個經濟體並沒有專攻生産某些種類的成品,而是越來越多的專注于産品生産的某個環節,並且越發與其他亞洲經濟體形成垂直整合關係。因此,隨著亞洲經濟體奮力地重新平衡它們各自的增長模式,我們需要更好的理解地區性供應鏈是如何作用域匯率和全球需求轉移的。
以蘋果公司的iPad和它在美國的受歡迎程度為例。
PC Magazine的報道顯示,“雖然iPad的最終組裝是在中國完成,該設備的多數零件似乎是在亞洲其他經濟體製造的,”其中包括韓國、日本以及中國台灣省。
在評估貿易失衡時,只關注産品的最終製成國是帶有誤導性的。出口國家的價格競爭力依賴其貨幣價值以及其供應商所處國家的貨幣價值。
一些已知的有關地區貿易整合程度的事實可以讓人了解考慮産品出口國與其零件供應國的匯率是何等的重要。
亞洲的供應網絡越來越以中國為中心。
中國現在直接或者間接地進口了亞洲幾乎一半的中間産品(intermediate input),這一比例以從2005年的水平翻番。
對於中國的許多亞洲貿易夥伴來説,中國已經成為他們所生産的中間産品最為重要的出口目的地。
日本和韓國出口的資本産品的20-25%流向中國,這一水平是十年前的四倍。
中國扮演供應商的機會也在迅速增多。中國出口的中間産品目前在亞洲範圍內約有30%的份額,比十年前增長了15%。
對於亞洲所有主要經濟體來説,日本仍舊是中國之後最為重要的中間産品出口國。在短期內,其他國家可能很難替代日本成為許多高端電子産品和資本産品的出口國。如果地震和海嘯對日本生産的影響持續至今年秋季,這種情況所帶來的供應短缺可能嚴重影響亞洲其他國家的生産。
由於亞洲高度的垂直整合,中間産品的成本可能代表成品出口國總成本的很大一部分。以附加值計算,我們估計亞洲經濟體出口産品中所含的進口部分的比率為10-40%。
有關貿易失衡和匯率的一個更加全面的思考方式可能會有利於描繪出達到全球再平衡所需因素的更加清晰的圖景。
為了解釋供應商對於成本競爭力的重要性,我們估算了一個“有效整合匯率”(integrated effective exchange rate)。這一匯率是基於傳統有效匯率的概念,這一概念衡量著一國匯率的改變,此匯率是該國與其貿易國雙邊匯率的加權平均值。整合匯率同時還考慮了供應商所在國家匯率的波動。
以中國為例,中國的整合匯率在近幾年的上漲速度慢于傳統有效匯率。中國重要的中間産品供應國(如韓國)的貨幣已經貶值,這遏制了中國出口産品所需的中間産品價格的上漲。與之相同的是,韓國的傳統有效匯率自金融危機以來已經下降了近25%,但其整合匯率卻沒有相同幅度的下降。因此,韓國的主要中間産品供應國(其中包括日本)的貨幣已經升值,這提高了韓國出口産品所需的中間産品的成本。
相比之下,日本的整合匯率更加貼近傳統有效匯率,反映出日本所出口産品相對較高程度的本地供應比例。
對於垂直貿易整合的考慮同樣影響我們評估全球需求失衡的方式。例如,如果我們調整中美貿易失衡以反映中國向美國出口的産品所包含的中間産品的最初供應國,我們會發現中國相對美國的貿易盈餘會減少,而亞洲其他經濟體的該項數據會增長。
那麼底線是?亞洲高度的垂直整合意味著貿易失衡的持續性減少需要亞洲所有主要經濟體和其貨幣的調整。(多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