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中國電子支付管理規劃應借鑒美國經驗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13日 13:4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當代金融家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回顧美國電子支付的發展歷程和展望其未來的趨勢,對我國電子支付的管理規劃和良性發展將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電子支付是指紙質支票以外的非現金支付。電子支付的工具包括信用卡、借記卡、預付卡和ACH(自動清算中心)。在美國,真正意義上的電子支付只有大約50年的歷史,紙質支票長期佔據著主導地位,直到2003年電子支付才從交易筆數上超過紙質支票。根據最新發表的美聯儲支付研究報告,在2009年,電子支付已經佔據了美國整個支付交易筆數的78%。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以及無線技術和電子商務的發展,電子支付發展訊速。回顧美國電子支付的發展歷程和展望其未來的趨勢,對我國電子支付的管理規劃和良性發展將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美國電子支付的發展

  1972年,美國第一個ACH在加州成立,隨後幾年又有多個地區性的ACH涌現。1974年成立的全國性NACHA(全國自動清算中心協會)在聯邦的層面為跨地區的支付清算建立了框架、標準和規則。從技術角度而言,ACH是一個以網絡和計算機為基礎的、跨越州界並聯結各銀行的、可以安全而高效地處理海量支付交易的應用系統。ACH的主要特徵是低成本和海量,比支票支付更便捷和安全。ACH主要用於商業、金融和政府機構之間發生的支付活動。NACHA在聯儲局的監督下,主要由17家聯儲局區域分行負責本地區ACH的運營,2010年共處理了194億筆交易。

  1950年,Diners Club發行了第一張現代信用卡;1958年,美國銀行推出了BankAmeriCard(VISA卡的前身);1969年,數家加州的銀行聯合以MasterCharge卡(即現在的MasterCard)加入了競爭,截至2000年,僅VISA卡全球發行已經超過10億張。信用卡交易涉及發卡行、收單行、卡終端、授權機構、商家、持卡人和信用卡公司等,單獨依靠各個銀行和不同的信用卡機構很難完成整個交易的過程,以第一資訊(First Data)公司為代表的支付網絡聯結和交易處理公司在1969年應運而生。該公司的STAR網絡廣泛地聯結政府部門、金融機構包括ACH和超過600萬個ATM零售商及卡終端系統,並對所涉及的支付交易提供數據處理服務。First Data在2009年共處理了總額為1.25萬億美元的支付交易。

  1984年,LANDMARK發出了第一張借記卡。借記卡相對於信用卡,其涉及的環節較少。支付交易指令和信息經過終端和EFT(electronic funds transfer system)支付系統網絡到達發卡行完成交易資金的劃撥。美國的電子轉賬交易(EFT)網絡,除First Data的STAR外,還有PULSE和NYCE等服務商。由於借記卡涉及的環節少,交易費用低而且使用更安全方便,所以發展迅速,在電子支付的整體份額中逐年增加。

  2006年以前,預付卡就已經出現並用於公共交通系統、電話服務或其他依賴於小額支付的行業,交易量少到可以忽略不計。次貸危機後,美國的經濟一直在低谷徘徊,失業率居高不下,房屋貸款違約情況嚴重,破産案例大量增加。信用水平較差的人們開始使用預付卡。持卡人可以方便而安心地在消費或任何ATM上取錢,不必像以前那樣擔心刷爆信用卡而在下個月無法償還。同時消費者還可以重建和恢復信用記錄。聯儲局的支付研究報告顯示預付卡的交易量在過去幾年中穩步增加。

  隨著20世紀90年代初互聯網在美國的興起,1994年世界上第一個互聯網支付公司CyberSource在矽谷創立,除提供網關支付處理外,還有反欺詐和網上支付安全方面的服務。CyberSource 在2009年處理了總額1200億美元的支付交易,佔美國整個電子商務交易額的1/4。Cybersource在2010年被Visa 以20億美元並購。互聯網的蓬勃發展還在1999年催生了以虛擬賬戶為基礎的PayPal公司。為網上的大量中小企業和個人提供了一個低門檻的安全收付服務,有效促進了電子商務的發展。特別是在2003年併入EBAY後,PayPal支付服務快速增加,2009年交易額達到710億美元。

  電子支付的新突破點

  電子支付的新突破點在於移動支付,主要推動力是智慧手機的迅速普及和NFC技術的成熟。隨著無線通信網絡的發展,特別是蘋果iPhone和谷歌Android的智慧手機的迅速普及,推動了移動支付的發展。以PayPal為例,移動支付的交易量從2008年的2400萬美元增長到2009年的1.4億美元,2010年又以幾何級數增長到7.5億美元,目前每天的交易量高達600萬美元,預計2011年將達到20億美元。

  這些智慧手機基本上都具備和普通PC相同功能的網絡瀏覽器,強大的處理器能夠很好地支持數據的加解和解密,內置的攝像頭可以掃描並處理條碼。2010年,一款名為Square的手機支付服務正式上線,iPhone以及Android操作系統用戶可通過Square使用信用卡支付。新上線的Square將方便智慧手機用戶使用信用卡或借記卡結算。商家需要下載Square應用程序,然後插入一款塑料的方形刷卡器至iPhone或 Android手機。用戶刷了信用卡後,軟體將會讀取相關信息,並支持在觸摸屏上完成持卡人簽名。軟體需要確認用戶手機號碼以及電子郵件地址。收據信息將會通過電子郵件或SMS短信息發送給持卡人。Square很可能會改變傳統的信用卡支付方式。

  支付巨人VISA更是躍躍欲試率先在歐洲開始一系列的用戶體驗,使消費者以手機錢包取代皮革錢包,甚至進而取代信用卡、借記卡、支票和現金都成為可能。

  對中國電子支付的建議

  中國的電子支付起步相對晚,標準、法律和基礎設施相對落後,但同時也沒有基礎設施陳舊的歷史包袱。起點高,技術新,政府支持力度大,並擁有世界的最大互聯網和移動用戶市場,筆者對中國的電子支付未來發展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建議:

  第一是基礎支付環境應更加開放,引入市場機制。

  國內銀行與銀行之間、銀行與支付機構之間的網絡連接、交易處理以及業務創新等方面偏于保守。信息共享少,用戶體驗關注不夠,創新不夠。可考慮引入市場機制,鼓勵優秀的電子支付公司拓展業務範圍,形成類似美國的由多個交易網絡和支付處理服務商來提供服務的局面,這對提升創新能力和服務質量,推動電子商務的發展有重要意義。

  第二是建立移動支付國家實驗室或聯盟。

  NFC技術是未來移動近場支付的關鍵,移動支付利用中國的巨大移動用戶群, 可以有效克服POS、ATM不足的問題。建議儘快成立中國移動支付國家實驗室或聯盟,從NFC技術標準、手機支付使用模式、系統接口、通信協議、安全保障和授權認證等幾個方面進行整合,建立中國的移動支付標準。

  第三是創新中國特色的支付模式。

  美國信用卡發行早于借記卡,但信用卡支付筆數近年來已經處於平穩狀態,借記卡支付筆數卻在快速增長,並在2005年左右超過信用卡支付筆數. 在中國則是借記卡發行量遠大於信用卡, 無線用戶遠大於互聯網用戶。另外,中國人的消費習慣是量入為出,避免借貸。中國沒有必要再走歐美信用卡作為主要支付工具的老路。相反,中國應該充分利用已發行的海量借記卡和信用卡,以快速增長的智慧手機作為支付的終端,直接進入以安全、便捷為特徵的移動支付新時代,利用後發優勢實現跨越式發展。

  (作者單位為北京通融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易寶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