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理財方式趨向多元化 穩健型理財産品受歡迎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13日 10:1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大洋網-信息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人們的理財方式趨向多元化。

  回顧剛邁入新世紀的2001年,市民的理財觀念大多是有了錢就往銀行裏存;2011年,跨入新世紀的第二個10年,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人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理財方式也趨向多元化。

  十年間,市民的理財方式從早期的儲蓄、國債,到中期開始走熱的股票、基金、房産,再到近年受捧的黃金、期貨、外匯等,方式由單一變成多元。但由於個人、家庭理財觀念的不同,人們的理財方式逐漸出現分化。從激進趨向保守,是業內人士對10年來佛山市民理財觀念的評價。

  理財十年

  七成受訪者理財投資更理性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手頭閒錢較多的市民數量大幅增加,理財成為一種普遍的需求。”交通銀行佛山羅村支行副行長鄭俊超表示,10年前,投資理財的渠道比現在窄,而且有閒錢理財的人也不像今天這麼多,儲蓄就是人們主要的理財方式。

  説到10年來的理財變化,從事醫務工作的李太太表示,在經歷股市的大起大落後,今年她對資産進行重新配置,除購買股票、基金和保險外,還將一部分資金用於投資黃金和購買穩健型銀行理財産品。她説:“10年前,我只知道存錢和炒股。現在,投資要多元化,這樣有利於降低風險。”

  與李太太有相同感受的市民不在少數。七成受訪市民表示,在過往10年間曾專注于投資股票,當中有三成試過個體經營投資。在經歷了生意挫敗和股市的大起大落後,受訪者的理財資産配置更趨合理。在佛山從事金融業工作的盧先生表示,在經歷過系列的波動變化後,會考慮多元化一點的理財方式。

  央行調查

  逾八成城鎮居民傾向於儲蓄

  據央行近日對全國50個城市的儲戶調查數據顯示,85.8%的城鎮居民傾向於儲蓄,包括投資債券、股票、基金等變相儲蓄及儲蓄存款,只有14.2%的居民傾向於“更多消費”,創下了10年來的最低值。

  中國銀行佛山分行個人金融部産品經理盧炳珊表示,不同收入層次、不同年齡、不同學歷、不同城市居民的理財方式有著顯著差異,但是存款始終是市民理財渠道的首選方式。“2008年春節過後,基金熱潮開始退下來,市民的投資風格開始變得越來越保守,尤其是上了年紀的,理財方式基本都是選擇銀行儲蓄。”

  “10年前,儲蓄就是人們的主要理財方式。想要多掙點利息的,就選擇定期存款、通知存款、協定存款等。”交通銀行佛山羅村支行副行長鄭俊超也表示,而隨著經濟的發展,富人逐步增多,投資意識也不斷發展變化。加上金融業的競爭加劇,投資理財渠道大為拓展,國內銀行借鑒外資銀行經驗,開闢了專業理財領域,引進專業理財師為市民做一對一的理財規劃,時下人們的投資理財領域已經相對多元化。

  多元投資

  穩健型理財産品受市民歡迎

  “雞蛋不能放到一個籃子裏”成為金融危機後,當前市民對理財方式最為深刻的理解。面對日益豐富的理財産品,市民不再只關注儲蓄、股票、基金、銀行理財産品,黃金、外匯、保險等金融理財産品也逐步進入市民的視線。

  在佛山某建築公司工作的李先生告訴記者:“在10年前,除了存錢我真不知道還能投資些什麼。現在的投資理財方式太多了,大家也很容易接受。”李先生舉例:“4年前我就買了一份組合保險,疾病、養老都有了保障,因為每年都要給保險公司交1萬元,我至少有4萬元沒有進入股市。但我把剩下的錢全買了股票,目前卻縮水了一半。”

  盧炳珊表示,近年來,保險、基金和房産成為市民投資理財的首選,而用於投資的主要目的則是實現資産的保值增值。現在市民的理財意識整體提高了很多,從基金銷售的情況看來,人們選擇穩健型理財産品居多,總體趨向保守。

  而對於未來市民的理財習慣會有怎樣的趨勢?鄭俊超預測,未來市民的投資理財目光可能會聚集到商業地産、電子商務、股權投資等方面。“政府對房地産的調控力度主要集中在住宅方面,對商業地産反而會利好。而電子商務、股權投資等屬於新興的投資領域,有很大空間。”來源信息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