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經濟臺滾動新聞 >

月度經濟觀察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11日 12:3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CTV-交易時間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4c4f64883f2b47189778b19c5c39921f

專題:2011年經濟運行數據(新版)

進入[交易時間官網]>>

    4月份PPI同比漲幅6.8%

    黃永東:股指期貨方面我們來看一下,目前四個合約出現下跌,我們看到12月是唯一一個上漲的,漲幅達到0.10%,其餘三個合約都出現了下跌,今天市場最關注的還是4月份經濟數據的情況,在各方判斷當中,CPI回落的預期比較普遍,爭持的數據是否印證了大家的預期?目前統計局新聞發佈會在進行當中。

    我們看一下最新的數據,我收到的數據,4月份CPI是5.3%,比上個月應該説環比下跌了0.1%,具體的情況我們財經頻道的記者柴華已經在現場,我們馬上跟他連線,柴華你好。

    現在發佈會的情況進展到什麼階段,你拿到哪些最新的數據?

    柴華:十點鐘國家統計局剛剛進行發佈會,現在正在進行中,我們著重説三個數據,第一個數據是CPI,就是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因為上個月我們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5.4%,創下32個月以來的新高,因這次的發佈,讓大家倍感關注,説是不是會降低,確實是回落,達到5.3%,但是它這個高企的數據還讓大家對市場預期充滿了一些擔憂,也許以後加強加息和存款準備金率的市場預期也在不斷的增強。

    我們再來看一下下一個指數叫工業生産者價格指數,因為4月份工業生産者價格指數回落比較高的,回落了0.5個百分點,但是同比上漲還是達到了6.8%,因為PPI有一個向CPI傳導的功效,因此大家都會説,PPI降低以後是否意味著CPI也會降低,我們將會在市場下一個預期中我們再關注。

    4月份房地産開發投資增長較快

    柴華:我們再看一下房地産開發投資,這次房地産開發投資依然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有一個數據這麼顯示,1-4月份,全國房地産開發投資是13340億元,同比增長了34.3%,其中,住宅投資是9497億元,增長了38.6%,這個增長的勢頭,大家可能會疑惑,為什麼國家一直在進行房地産調控,這個數字還在調高,其實因為和國家進行的保障房的建設有關係,因為國家計劃在一千萬套保障房建設強烈的推動下,房地産開發投資增速非常快,將來投資的勁頭,在下個月中依然會保持強勁的。我們説完了這幾個數據以後,我們再來看一下這幾個月,就是大家關注的“電荒”,我們也發現一個數據,在“電荒”中,發電量是366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了11.7%,從這個數據來看,就是説今年的用電量比去年高出百分之十幾個點,意味著將來我們用電形勢還是非常的嚴峻,有關發佈會進行這些數據背後的解讀,我們將在隨後的時間再跟大家報道。

    黃永東:好的,謝謝柴華和我們的連線,今天我們北京演播室請到了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來和我們最新解讀一下經濟數據的情況,劉教授你好。

    黃永東:剛才我們幾個數據已經出來,4月份的CPI是5.3%,回避回落0.1%,PPI是6.8%,環比回落了0.5%,對這個數據怎麼來看?

    劉元春(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應該説這個數據來講,應該是預期內的數據,同時由於這個一個是蔬菜價格的因素,另外一個就是我們翹尾因素的作用,所以,目前4月份的CPI,PPI較3月份有所回落,主要是這兩個原因。但是應當看到,如果從總量本身來看,應當説,我們目前的通脹壓力,依然是較大,價格持續上漲的勢頭應該説還是沒有變化的,但是如果我們仔細的從前期統計局和商務部所公佈相關的數據來看,我們看4月份整個CPI可能就是説,它有一些新的變化,這個變化來看,我們就是説,第一個,食品價格雖然依然維持著11%左右的水平,但是它有個結構性的變化,這個結構性的變化,就是我們所看到蔬菜價格下滑,但是,非蔬菜的食品類,就是我們講的糧食,以及肉禽類,它的價格還是一個持續上漲。根據這個統計局所公佈的4月份整個的農産品價格的變化來看,它是一個持續上揚的,應當説我們在農業這一塊的供求壓力,並沒有因為前期的我們的政策的收到一個及時的效果,雖然蔬菜上面出現了一個較大的波動,這是第一個問題值得關注的結構性的變化。

    第二個很重要的一個就是,我們所看到的從CPI八大類來講,它很有可能就是延續了3月份裏面,就是説七漲一平,很可能出現全面,同步上漲,也就是説我們所講的價格上漲在結構中間有一個擴散效應,這個擴散效應,很重要的可能就在於,我們原來的一些製成品和我們工業類的消費品的價格,可能持續上揚。同時如果考慮到翹尾因素,環比可能在結構上的變化比較大,因此,我們説,所要看到的一個,雖然CPI有所回落,PPI也有所回落,但是從結構因素來看,可能並不是完全利好的,這是第二個從結構來看。

    第三個很重要的一個,我們所看到的整個的原材料價格,大宗商品價格,在4月到5月有一個波動,這個波動取決於國際因素,特別是取決於歐美的基本面以及美國的貨幣政策,是否進行全面的轉向?這個來講,就是已經提醒我們,如果歐美經濟它的復蘇步伐比預期要差,同時,美聯儲貨幣政策的轉向,比預期要慢的話,可能就是説,對於大宗商品的趨勢性的影響,可能是非常大的,這個對於我們預測後面的價格的影響,可能是要關注的一個很重點,就是4,5月份所反應出來的,第三個信息。

    第四個很重要的信息,我認為就是,目前來講,前一陣子的國際大宗商品傳遞到我們的進口價格,傳遞到我們原材料,燃料購進指數,再傳遞到CPI,再傳遞到PPI,這個聯動機制,剛才我們已經講了,實際上它已經産生了,另外一種聯動機制,就是我們所看到的租金價格,生活成本導致的工資的上漲,也就是説我們所看到的就是第二輪的價以成本,工資為主體的價格上漲的動力,這個苗頭轉向已經開始顯現,因此,我們前一輪的應當説,從去年三季度開始的價格上揚的主要是由於貨幣因素和國際因素,當然,我們會看到,從今年的二季度,三季度,這種動力機制的更換,可能使我們通脹的趨勢性的變化,可能它的慣性可能會更大一點點。

    4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7396億元

    黃永東:所以你覺得這個月數據雖然回落,但是由於這個動力還存在,所以接下來二季度,三季度的通脹的水平還會保持在高位?

    劉元春:應該這麼講。

    黃永東:好,謝謝劉院長,對於經濟數據的解讀,今天我們上海和深圳演播室還請到兩位來自於機構的人士,上海演播室我們請到的是,瑞銀證券首席中國投資策略師高挺,深圳演播室請到廣發基金研究總監朱平,兩位好,首先和朱平來交流一下,4月份的CPI數據應該比預期值稍微高了一點點,但是還是出現了回落,在進行投資決策的時候,你們會多大程度上考慮這個數據?

    4月份外幣貸款增加75億美元

    朱平(廣發基金副總經理):時間發展到現在這個時候,其實市場對CPI具體的數據已經不是那麼關注了,因為這個是兩個因素的變化,一個因素是因為,整個股市今年以來表現並不是特別好,尤其是中小盤股,創業板,有一個比較大的調整,所以整個市場其實對數據就沒有太多的期待,第二個因素是,整個市場導目前這個時段,大家基本上已經接受了這樣的一個預期,就是通貨膨脹不會在短期內有一個比較大的下調。

    4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4%,

    黃永東:可以説今年通脹的預期是影響市場心態的重要的因素,而調控政策的取向,就成為決定市場走向的推手,今年以來,為抵禦通脹,央行積極運行各種手段,回收流動性,我們簡單來回顧一下

    今年以來央行多管齊下回收流動性

    解説:今年以來,針對揮之不去的通脹陰影,央行果斷採取多種政策手段回收流動性,首先是以每月一次的頻率,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經過四次上調,大型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水平已經達到20.5%,創出歷史新高。另一方面,央行還運用利率工具,從去年10月起,大致保持每兩月加息一次,以應對通脹,此外,央行還頻繁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回收流動性,從貨幣政策出手的時機來看,兩次加息均是在月度數據公佈前約一週左右發佈,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則有三次選擇在公佈月度數據之後的一週內,儘管貨幣政策運用頻繁,但央行在5月3號發佈的一季度貨幣政策報告中表示,穩定物價和管好通脹預期是首要任務,還會繼續運用利率等手段管理通脹預期,存款準備金率不存在絕對上限。

    人民幣存款增加3377億元

    劉元春:應當説目前穩健的貨幣政策,從傳統意義的穩健,可能有趨緊的取向,從M2的變化和存款的變化,説明我們目前就是説,整個的存款準備金率的提高和加息的策略,已經收到一定的效果,但是我們還要看到另外一方面很重要的一個,就是説目前整個貨幣存量太高,這個太高來講,相對於我們整個工業增加值的增速,相對於我們整個經濟增速而言,我們目前雖然增量部分有所控制。

    4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4%

    劉元春:但是總量部分的這個衝擊,依然是。

    黃永東:還沒有觸及到。

    劉元春:對,這裡面應該説我們整個貨幣形勢的寬鬆狀態還是比較明顯,同時如果再考慮到,我們全社會融資總額的參數,可能比我們所看到的貨幣參數可能會偏松一點,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目前來講,雖然貨幣政策有偏緊的取向,但是,實際的貨幣狀態還是比較寬鬆的,同時整個社會的資金狀態,雖然有從緊的取向,但是還是應當説比較寬鬆。

    黃永東:我們再來看一下幾個最新的指標,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是13.4%,比上個月環比下跌了1.4%,固定資産投資現在是25.4%,繼續在加快的過程當中,這個怎麼看?

    1-4月份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25.4%

    劉元春:這裡面,我覺得就是説,從工業增加值本身來看,應當説它是一個預期內的,為什麼是預期內的?就是説它的回落,主要跟我們,前期的投資和前期的季節性的變化是有關係,特別是跟第三個方面,就是我們在去年11月份,我們刺激性的政策,已經到頂了,但是到目前,各級政府換屆,還沒有到屆之時,我們一些新的項目,和去年完工的項目,加班加點的一種生産狀況,可能還是有一定的關係,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當然另外一個,我們要看到,今年的工業增加值的口徑,與去年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説,它的規模以上的口徑提高了,目前來講,由於一些大項目沒有全面展開,實際上對規模以上企業的影響,就是説大企業影響比較大,所以説從這個統計,這個口徑本身的變化來看,我們工業增加值目前的狀況,與我們整體的工業生産可能還不完全一致,特別是我們所看到的,比如説從我們的用電量,供應量這些參數看,可能它們有一定的背離,如果從PMI指數來看,從一些大企業的訂單指數來看,好象它們是一致的,但是應該看到,我們PMI指數的抽樣,它的局限性是很強的,從我們的研究來講,PMI指數跟工業增加值基本上是亦步亦趨的,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簡單的得出,我們工業趨緩,應當從這個數據可以這麼來看,但是如果從整體的其他參數的綜合比較來看,得出這种經濟持續趨緩的趨勢,我覺得可能還要值得商榷,這是對於工業增加值。

    另外一個我覺得,大家一定要關注固定投資,固定投資這個出現一個加速的狀態,因為從去年年底,固定投資出現回落去年全年整個是百分之二十五點幾,到了第四季度,基本上達到二十五點幾,今年一季度這個數據不是太好看,特別是我們中央投資項目滑的比較厲害,但是我們現在看到很重要的一個,就是目前中央項目和地方投資項目都沒有多少變化,中央項目的同比增速還是在二點幾,但是,我們的外資企業,民營經濟,就是説政府類的市場形式的投資已經上來了。

    高挺:今年投資有望取得正收益

    高挺:我覺得從盈利的角度來説,其實去年底的時候,我們就説到有滯後效應,尤其是成本上升帶來滯後效應,會在今年二季度,三季度會明顯的看到,所以盈利,我覺得目前,因為去年前年的盈利和一季度的盈利,總體情況還是不錯,所以大家預期還是比較強,在未來一段時間,我覺得有向下修正的可能,這個可能對市場帶來抑制,增長這一塊我剛才説到,可能有短期,有一定貨幣政策的滯後效應帶來一定的壓力,但是從全年的增長我不是太悲觀,我覺得今年增長應該還是不錯,所以總體來看,從流動性方面是比較正常的水平,就相對於上半年來説,應該下半年也是差不多,所以有過一輪這一輪的調整和未來可能兩三個月市場對盈利,對經濟增長更多的把握,這一輪的震蕩下跌,可能應該就基本結束了。

    黃永東:好的,我們再聽聽深圳的朱平,朱平,目前是從哪幾個角度來分析市場可能會出現的一個投資機會?你關注的是哪些因素?是宏觀的?還是中觀的?還是微觀的?

    朱平:我們剛才也説了,其實今年以來市場機會並不是特別多,如果要是總結一下,大致是有這三個方面,一個方面是低估值的,主要是以銀行為代表的金融,它可能有一個小小的漲幅,第二個就是某一些週期類股票,這個投資者把它們形容為叫週期復辟,這挺有意思的,因為復辟這兩個字不是褒義詞,而且是短期的,如果市場真的是認同週期復辟,這個可能對這種機會也不是那種長期很看好的機會,第三個,可能就是一些重組類的,特殊事件造成的機會,大部分的股票,如果從股票數量來看,是沒有太多機會的,因為主要是金融類的,大市值得股票,有10%左右的漲幅,這個是今年以來,這樣一個市場運行的格局,如果從短期我們看今年4月份的數據來看,使這三個機會當中可能週期類的股票會面臨一定的壓力,因為我們看到了,工業增加值是在下降,第二個我們也看到了順差在擴大,這對升值是有壓力的。

    黃永東:劉教授剛才談了幾個方面,現在是不是我們可以看到有這麼一種情況,比如説前兩天,昨天出的進出口的數據,反應出我們現在出口應該還是保持了一個比較高的增長,你剛才談了投資,還是處在一個增長的過程當中,消費,社會消費品的零售總額,4月份只有17.1%,不是很高,沒有達到大家認為18%以上的水平,好象三架馬車,現在還是靠投資,靠出口來拉動,這個情況沒有什麼太大的變化,怎麼來看目前中國經濟的狀態,調結構是不是進展不是很快?

    劉元春:結構調整非短期完成

    劉元春:對,調結構是一個長期的問題,而不是短期的問題,我們要寄希望,在我們“十二五”規劃還沒有進行展開的時候,我們的三大需求的結構就有所明顯的變化,我覺得這是不現實的,第二個更重要的一個,中國很多結構取決於世界分工體系,世界分紅體系在後危機之後,到底是不是發生了質的變化?不平衡會不會出現一個再平衡?發達國家是不是在再工業化戰略抉擇中真正實現再工業化,我覺得這都是存在疑問的,至少從目前這一輪危機宣告觸底,09年二季度觸底,之後我們所看到貿易格局沒有多少變化。也節是國際分工,從本世紀以來形成這樣的新三角的模式,到目前為止,是不是僅僅十年就發生一個大的變化?我覺得值得懷疑。所以因此,從國際分工的角度,從本身調結構任務的角度,還有一個從中國本身這樣一種發展結構的角度來看,我覺得這種結構性的問題,是一個任重道遠的問題。因此,我們在短期分析裏面,過度強調結構性政策對短期的作用可能會有一些危險,因為我們實際上,如果回顧中國的結構性政策的歷史來看,我們九五期間,就提出調結構,2002年我們明確提出我們要走工業化道路,明確提出要調三大需求的結構,但事實上我們會發現,在這十多年裏面我們的結構並不是按照我們政策的預期來進行的8,是不是我們“十二五”提出,以轉變發展方式,這個美好的願望為核心,我們在短期宏觀效應裏面馬上會顯現呢?那倒不一定,所以我們在這上面,一個要從中長期的視角來看待問題,第二個很重要,在短期裏面,我們必定要看到的一個就是説,一個是外需,它到底怎麼樣,第二個,我們的內部增長動力到底來源於什麼,如果我們來源於我們的城市化的加速,我們很多的結構可能是難以變化的。當然,如果我們來源於我們真正的消費升級,當然結構會發生重大變化,但是消費升級本身,消費加速本身,依賴於很多深層次的改革,深層次的意見,社會工業和我們結構的一些變化,所以我感覺到就是説,目前的出口驅動和投資驅動的格局,至少在今年8不會發生變化,同時消費數據應當説今年是一個回落趨穩的過程,為什麼會是這樣的過程,因為我們的深入增速是不支持,我們的消費回歸到07年,08年的高速的狀態,同時目前我們也是屬於消費政策交替的結骨眼上,因此消費出現一定程度的疲軟,或者比預期要低一點點,我覺得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