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星石與投資者發生肢體衝突 業界一致挺江暉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11日 09:0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大眾證券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上周,一則傳聞驚動了證券市場。某雜誌報道稱,在2011年初的投資者見面會上,星石投資總經理兼投資總監江暉與投資者發生了“肢體衝突”,簡單地説就是挨了揍。報道出現後,星石投資直接進行了否認,但這件事引發的反響卻不小。許許多多的人針對這個傳聞進行了評論,其中幾乎所有的投資界人士都表示,江暉做得很好,即便這個傳聞是真的,那也是投資者自己不理解。

  “挨揍”傳言始末

  江暉1998年進入公募基金,當年在華夏基金掙得偌大名頭。之後轉戰私募,因鮮明的投資風格和嚴謹的管理制度,其領導的星石在中國私募界地位特殊,更旗幟鮮明的提出了“追求絕對收益”。

  傳聞中,江暉“挨揍”的理由是,他踏空了。

  舉星石8期産品為例,星石8期在2010年倉位全年處於低位,最低持倉出現在6月份,股票投資倉位僅為0.93%,最高倉位是10月份,倉位為25.32%。在2010年全年中,星石8期有10個月份的股票投資倉位在一成以下。受低倉位影響,星石8期業績並沒能大紅大紫。截止2011年1月末,星石8期産品凈值為125.05,近12個月的收益率為3.56%。與同期滬深300指數下跌3.98%相比,這樣的表現其實已經不差。但2010年股市大幅震蕩,不少善於抓波段的私募基金賺得更多,有些接近翻倍。傳聞稱,星石的表現或許沒能達到某些投資者的心理預期,於是江暉“挨了揍”。

  “我當時就在現場,沒有這樣的事。賺了錢都要挨揍,那虧錢不就沒命了。只是有些人情緒比較激動。”星石投資企劃部總監劉暢對《大眾證券報》記者説。“借著這個機會,我也想説明一下。我們的産品,本身就是做絕對收益的産品。説穩健也好,説保守也好,星石就是要做風格鮮明的産品。我們希望收益線是穩健向上的,投資者買賣都不需要擇時。”

  星石網站的首頁上將這種風格予以具體化——將長期收益目標設定為:五年期及五年期以上的長期複合年化收益率達到15%-20%之上;將風險控制目標設定為任意連續六個月的下行風險控制在5%-10%之內。而從成立近4年的表現看,在風險控制方面星石達到了目標,任意連續6個月的下行風險未超過3%,但在收益率上較目標尚有差距,目前公司旗下3隻運作近4年的收益率接近60%,2隻滿3年的産品收益率在36%左右,一些2009年成立的目前收益率則還未到10%,僅個別産品微虧。

  從這個目標看,星石想要的,本身就是每年都穩定的賺錢,而不是追逐短期的排名。

  業界一致挺江暉

  挨揍的傳聞被澄清了,可這事兒的反響卻不小。許多人對此發表意見,有一些是對江暉的非議,但更多的是對江暉力挺。有意思的是,幾乎所有的投資業內人士都旗幟鮮明地力挺江暉。不少人提出,江暉的産品沒問題,有問題的只是買産品的人沒弄懂這個産品。對的産品賣給了不對的人。

  “江暉做的非常好。只是每種投資風格適合不同的投資者。”東方港灣的但斌(微博)這樣説。

  “星石追求絕對收益,錯過一波行情也屬正常,投資者只要有耐心,應該可以賺回來的。問題在於要把絕對收益理念傳遞給自己的投資者。私募最早口碑營銷,客戶能夠對投資經理的風格有所了解,現在通過銀行,就有可能把好的産品賣給錯誤的人。”興全基金副總經理徐天舒這樣表示。

  “我仔細去讀了江暉的理念,他清晰明白的告訴了投資人,自己的理念和預期回報以及風險。如果投資人自己讀懂了再去投資星石,那是很漂亮的事。”展博投資合夥人劉永説。

  “錯過一輪行情就導致肢體衝突,至於麼?人家巴老奮戰幾十年後才逐漸奠定股神地位,投資是馬拉松,個別幾次失誤沒啥了不起,笑到最後的才是勝利者。”業禾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博説。

  普爾投資陳衛榮説:“江暉做到了最好的一致性。”

  財新網專欄作家Barrons説:“對職業投資者來説,有的錢是不能要的。”

  幾乎所有的業界人士都認為,江暉做得很好,完全沒問題,只是買産品的人根本沒弄明白自己買的是什麼。

  “打個比方,我一直在賣蘋果,也一直和人説我是在賣蘋果。突然有人質問我,你這個怎麼不是梨呢,我們也很尷尬。”劉暢對記者苦笑。

  也有的業界人士從這次事件中吸取了教訓。南方基金陳長征説:“客戶溝通需要走在客戶怨氣爆發的前面!”

  “其實江暉是國內私募界少有的幾位有紀律的專業投資者。他具有自己的顯著特徵,這麼多年來也一直未有style drift(漂移)。 從基金配置角度,是配置者喜歡的一種風格。只是,這種風格就未必適合一些只重收益,不重風險調整收益的投資者了。”一位評論人這樣説。

  江暉挨揍這件事或許是假的,但這些評論卻是真的。這些評論反映了投資界人士的一種苦悶:他們也想做價值投資,但實行起來很難。看起來,他們是在挺江暉。實際上,又何嘗不是對長線投資的吶喊?

  陶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