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楊紅旭:房貸緊縮誤傷自住需求何時休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11日 07:3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早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早報特約評論員 楊紅旭(微博專欄)

  緊縮房貸,有利於抑制投資投機性購房需求,但也誤傷了合理的自住需求。

  房貸到底有多緊?綜合各種媒體報道,當前對首套房貸,原則上執行首付比例三成、貸款利率為同期央行基準利率的政策;對二套房貸,至少首付六成、利率上浮10%。國有銀行基本如此,中小股份制銀行更嚴苛些。而且存在一定區域差異,部分中小城市更加吃緊,有些城市二套房貸基本停貸。對首套房貸,部分銀行將首付提高到四至五成,利率也上浮10%。

  或許很多首次置業者,還在焦灼等待房價下跌,然後購房。殊不知,在當前嚴苛的房貸條件下,他們已暫時喪失了購房能力,因為首付不達標;即便房價能下跌兩成,也不一定划算(更何況房價很難下跌超兩成),因為調控之前利率低至七折,而現在不打折或上調10%。

  眾所週知,自2009年12月以來的這一輪緊縮型房地産調控,最重要的目標是穩定房價。其重要路徑是抑制投資投機性需求,主要措施是緊縮信貸、提高稅負、限購、一房一價、制定房價控制目標等。提高信貸和稅收成本屬經濟手段,限購限貸等屬行政手段。

  業內外人士皆認為限購最為嚴厲,且打擊相對精準,即便存在誤傷,誤傷對象也多屬改善需求。然而,但凡行政手段,都存在灰色空間,部分人通過假離婚、假稅證明、親友名頭、公司名義等手段逃避限購。而信貸緊縮的誤傷面就大了,尤其對自住需求中的剛需,造成重大打擊。

  實際上,所有調控手段中,信貸最管用,短期就能見效。這與房地産的行業屬性有關:資金密集型、信貸依賴型。信貸松,則市場盛,信貸緊,則市場衰。不妨略作回顧。2007年9月27日,“二套房貸新政”(首付至少四成,利率上調10%)出臺後,全國樓市開始降溫。2008年10月22日,央行救市,對首次購買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自住房,利率下限擴大為基準利率的0.7倍,最低首付比例調整為20%;其後樓市開始觸底反彈,進而演變成2009年的大牛市。

  本輪調控開始後,房貸政策同樣重要。去年4月“國十條”規定:90平方米以上首套貸款,首付不得低於三成;二套貸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於五成;今年1月的“國八條”進一步升級:首套三成,二套六成。結果是,今年3月末,房地産貸款餘額增速自去年5月以來持續回落,其中個人購房貸款餘額同比增長22.8%,增速比上年末低6.5個百分點,連續11個月下滑。同樣,上海房地産貸款增速自去年6月以來持續減緩。

  這就意味著,自去年5月以來,樓市需求越來越受滯于信貸緊縮,演變到現在,事態已相當嚴重,如果年內得不到改善,則今年全國商品住宅成交量勢必顯著萎縮。上周,銀監會公開否認首套房貸首付提至五成,這我們相信。但問題關鍵是,在國家外匯儲備持續快增,突破3萬億美元後,央行想要收縮流動性,只能重點壓縮信貸額度,而正被痛加調控的房地産業,又成為信貸緊縮的“重災區”。放貸額度有限,受商業利益驅動,銀行只會挑肥揀瘦,提高貸款利率。銀監會只管風險控制(首付和利率底限),卻並不干預、也管不了銀行提高首付與利率的行為。

  這事誰來管?實際上,近幾年個人房貸一直是商業銀行優質資産,房價下跌30%~50%的風險測試,未來幾年內並無用武之地。銀監會一直強調的房地産信貸風險防控,應將重點放在地方融資平臺和開發貸款,及個貸中的多套貸款上面,而非首次和二次改善的需求。遺憾的是,所謂“差別化信貸政策”,現在看來誤傷率實在太高。此事相關部門應有所反思,並尋找解決之道。(作者係房産研究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