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中資行增長潛力被擔憂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10日 10: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金羊網-新快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歐美投資者更關注銀行增長潛力,似乎已代替了往年對貸款風險的擔憂

  剛剛結束年報全球路演的一位大型商業銀行高管坦言,如今歐美投資者對中國上市銀行增長潛力的關注,似乎已代替了往年對貸款風險的擔憂。

  這已是中國的大行們連續五個季度凈利潤增長超過25%了。今年一季度,低迷已久的銀行股終於引來一波絕地反擊的行情,然而,這波行情到4月28日工農中建四大國有行燦爛的一季報發佈之時,似已告終結。

  評級機構憂銀行信用損失爆發

  關於中國銀行股估值問題的分歧再度成為投資者關切的話題。尤其是4月間,三大國際評級機構中相對比較激進的惠譽,以未來銀行業資産品質惡化為由,將中國主權本幣長期發行人違約評級的前景從穩定下調為負面,卻未調整銀行業的評級。

  “中國銀行業近兩年發放了大量的政府融資平臺貸款和房地産相關貸款。未來的資産質量若發生顯著惡化,而銀行的撥備覆蓋和凈資本又無法有效覆蓋産生的損失時,我們預期政府會盡可能地提供財務支持。這意味著中央政府的潛在債務會有較大增長。為此,惠譽在近期調整了中國主權本幣評級的展望,但保持銀行業評級的穩定。”惠譽信用評級有限公司聯席董事溫春嶺稱。

  標普也維持了對中國銀行業“穩定”的看法。“假設未來幾年中國銀行業的不良貸款大幅上升至10%,我們認為中國銀行業每年的撥備前盈利能力、現有撥備、資本水平,足以覆蓋這一風險。”標準普爾金融機構評級董事廖強表示,“但是信用損失不太可能均勻出現,而更可能是集中爆發,這正是監管當局一再要求銀行提高撥備和資本水平等各種緩衝墊的原因。”

  銀行仍“穩增貸款、猛搶存款”

  大行豐厚的利潤增長,仍主要來自於飽受詬病的固定息差。

  四大行發佈的一季報顯示,農行凈利潤增長36%,居同業最高,但較去年四季度的83%有顯著下降,顯示股改紅利正在衰減;建行以34%的凈利潤增幅位列第二,但該行也是四大行中惟一較去年四季度有顯著增長的銀行;工行、中行凈利潤增長都不到但接近30%。

  在以息差收入為主的盈利模式下,各家銀行在二季度依舊“穩增貸款、猛搶存款”。

  一位大行信貸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貨幣監管當局對於各主要商業銀行的投放規模已落實到逐月考核,甚至逐日監測,早投放早收益的慣常做法,被壓縮到了單月之內,即儘量月初月中投放。

  令人關注的是,一季度末存款衝高的代價是存款回落。截至4月28日,幾家主要銀行的新增人民幣存款環比全部為負增長。同業數據顯示,新增人民幣存款負增長幅度最大者,中行、農行不相上下,較上月負增長近4000億元,幅度最小的是建行,不到2000億元。

  監管新規挑戰銀行管理

  5月3日銀監會發佈監管新規,主要涉及三方面:強化資本監管、改進流動性風險監管、強化貸款損失準備監管。

  其中資本監管標準備受關注。銀監會國際部主任範文仲介紹稱,新規制定了三個層次的資産充足率監管標準:一是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和資本充足率分別不低於5%、6%和8%。二是引入逆週期超額資本要求,計提2.5%的留存超額資本要求;計提0-2.5%的逆週期超額資本。三是系統重要性銀行的附加資本要求,暫定為1%。

  新標準實施後,正常條件下系統重要性銀行和非系統重要性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分別不低於11.5%和10.5%,與此前相比,非系統重要性銀行的資本充足率監管要求再度提高了0.5%。

  由於尚未就系統重要性銀行的定義達成共識,除了五大行,哪些銀行會被列入系統性重要銀行,變數尚存。

  銀行風險評估有分歧

  監管當局和銀行在風險評估上顯然還缺乏共識和信任。“監管似乎傾向於認為最後一旦出現壞賬,勢必是銀行和地方政府分擔,現在通過落實擔保等手段,是為了降低銀行的潛在損失。”廖強稱。

  而銀行和監管當局對貸款分類準確度的分歧則更為突出。一位大型銀行風險管理部負責人坦承,當前不良貸款比例已降到幾乎接近底線的程度,如果一舉降低到1%以下,那麼未來的資産質量就沒有彈性了。

  建行副行長龐秀生亦表示,中國經濟當前孕育著很多風險,有的還在積聚,未必所有的風險都可以實現軟著陸。商業銀行需要在投資者、客戶、競爭對手乃至自身發展之間實現平衡,“很微妙”。 (《新世紀》)

  五大行一季報數據

  銀行 凈利潤 每股收益

  工商銀行5378700萬 0.154元

  中國銀行 3343900 0.12 元

  建設銀行4718500 0.189元

  農業銀行3406700 0.1

  交通銀行1328000 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