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本輪S&ED恐難有實質性經濟成果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10日 09: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專題:第三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

  第三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可能無法就經濟議題達成實質性成果。

  前駐美商務參讚何偉文9日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鮑爾森時代過去後,對話只剩下戰略意義。

  何偉文也是對外經貿大學中美經貿研究中心主任:“今明兩天的對話雖然會涉及各類雙邊和多邊的經濟貿易和全球金融問題,但最終達成的將是戰略層面的共識和表態。”

  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的前身是中美戰略經濟對話(SED)和中美戰略對話(SD)。在五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和六次中美戰略對話之後,2009年雙方決定將兩個對話體系合併在一起,成為“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從當年開始輪流在兩國之間舉行。

  何偉文回憶,在亨利鮑爾森(Henry Paulson)擔任美國財政部長期間,當時的中美戰略經濟對話每次都有實質性的成果誕生,這和如今的情況很不一樣。

  “在擔任財長期間,鮑爾森的銀行家思維仍然很活躍,他通常都帶著一籃子需要雙方解決的問題,每次對話都必然會推動一些實質性的進展。”何偉文表示。

  在2008年舉行的第五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中,王岐山與鮑爾森之間達成了40項經濟成果,而此前第四次對話時,中美簽訂了總額達136億美元的貿易協定,並同意啟動雙邊投資保護協定談判等。

  而如今參與對話的現任財長蓋特納,與鮑爾森的背景有很大差異。2009年開始擔任財政部長的蓋特納,大學讀的是國際關係專業,而不是金融或經濟專業。蓋特納也沒有在華爾街的工作經歷,這是與大部分美聯儲和財政部官員的不同之處。

  何偉文表示,從去年在北京舉行的第二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雙方借由該對話機制加強戰略互信的意圖比較明顯,雙方強調要“共贏”而不是“零和”。

  “如今,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成為一個介於元首和工作層面的會議,相對比較務虛。”他指出,具體的工作成果,取決於參與對話的各個工作部門能否有清晰的時間表來推進戰略共識。

  不過他強調,這對於中國來説不是壞事:“以前大多數時候,是美國人‘出了試卷’,要中國人來回答,現在至少雙方能在一個更加平等公平的對話機制中取得戰略共識——中美之間需要這個層面的會談。”

  他透露,中美雙方都不會認為戰略對話是G2的表現,不過華盛頓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曾經將G2印在杯子上,似乎表達了一種民間願望。

  何偉文認為,此次比較值得期待的是中美在清潔能源合作方面的對話:“技術上的互補性是雙邊合作的基礎。”

  “清潔能源發展成為G20國家投資中的關注重點,尤其是中國近兩年的發展,讓美歐國家與中國的合作願望逐日增加。”美國皮尤慈善信託基金會(下稱“皮尤基金”)清潔能源項目主管菲利斯古提諾(Phyllis Cuttino)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何偉文指出,儘管中國清潔能源産業發展迅速,但是美國在風能轉化為電能、智慧電網、碳捕捉、清潔煤燃燒和混合動力等方面的尖端研發技術大大領先。

  同時,中國大量勞動力較低的生産線將成為填補美國市場需求的生力軍。上述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報告顯示,美國清潔能源行業自2008年以來以每年28%的幅度增長。

  與此同時,何偉文強調,雙方還將在美國債務問題、人民幣匯率、雙邊貿易等方面有所討論,“最終的聲明會很‘好看’,但具體能否實施還需要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