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評論:陳光標式高調慈善傷不起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10日 09: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2011中國慈善排行榜”發佈,陷輿論漩渦的前“首善”陳光標(微博專欄)落榜

  4月26日,“2011中國慈善排行榜”發佈,前“首善”陳光標落榜。這之前的一個月,自2008年以來一直被當做慈善“偶像”的陳光標成為多家媒體的調查報道對象,並由此陷入一場前所未有的質疑風波。

  風波中,“倒陳”與“挺陳”兩派爭執不休,而陳光標多年來慈善行為的真實軌跡卻還遠未水落石出。但基於事實與邏輯的理性“質疑”本身卻代表著推動中國公益慈善向規範化發展的力量。

  “質疑不等於惡意,只是信任需要條件。”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NGO研究所副教授賈西津認為,只有經得起質疑才會産生公信力。在目前社會對慈善行為的監督、問責機制不健全的情況下,媒體和公眾自發的質疑是必須的,可以説是一種責任。

  都是“高調”惹的禍?

  陳光標素以“高調慈善”著稱,特別是他對發現金的酷愛頻頻惹來熱議。今年3月,本報記者曾就此採訪清華大學創新與社會責任研究中心主任鄧國勝,他透露:“我和徐永光很早之前就勸過他(陳光標),不宜太過高調,否則會自己‘捧殺’了自己。”

  現在看來,他們的勸告並非杞人憂天。昔日被“美名”籠罩的陳光標如今陷入“惡名”的泥潭,這個結果讓許多人痛心。

  4月28日,在深圳舉行的“珠三角文明城市群論壇”上,北京師範大學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在演講中特別呼籲,公眾應對“高調慈善”抱有寬容。“現代慈善就是個人慈善、高調慈善。從100多年前的卡耐基、洛克菲勒到現在的比爾蓋茨,他們哪個不高調?”

  可陳光標今日的麻煩,僅僅是“高調”帶來的麼?

  這一次媒體對陳光標的質疑已不再停留于對其“高調”方式的爭議,而是直指其慈善行為事實本身。南都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在署名評論中直言:“以詬病現行慈善體制不透明為號令的高調慈善募捐活動,其資金流向竟然更加不透明,‘道德化身’的高大形象後面是一個大大的監督盲區。”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NGO研究所副教授賈西津認為,陳光標的“高調”是他吸引人們關注的原因之一,但人們關心的絕不僅僅是“高調”的問題,更是對慈善行為真實性這一基本要求的追問,並引申出對慈善規範、制度、環境、公信力和透明度等一系列問題的拷問。

  質疑挫傷慈善積極性?

  “高調”的陳光標遭遇質疑,很多人自然聯想到“槍打出頭鳥”的古訓,從而擔憂陳光標的“倒掉”將帶來對慈善積極性的打擊。

  導演馮小剛便在個人微博中寫道:“這不是陳光標一個人的問題,現在是你不捐錢不慈善什麼事也沒有,一捐錢做慈善就挨罵遭質疑。原來文藝界一説捐款一呼百應,現在誰也不伸頭,都怕捐了錢還挨罵。捐少了説你摳門,捐多了説你顯擺作秀。”

  那麼,慈善真是如此脆弱,質疑面前“傷不起”嗎?

  對此,評論人鄢烈山觀點鮮明:“即使因為這種質疑,陳光標這個首善偶像‘倒掉’了,那也沒什麼了不起,實踐證明,靠樹樣板並不能推動我們的社會進步。”

  賈西津認為:“質疑本身才代表一種健康的機制。”

  賈西津分析説,如果大家都只是“憑良心”做事,但是誰在做什麼誰也不知道,那麼這將催生一種“逆向淘汰”機制,即真正做善事的人不為人知,而偽善卻被“保護”起來。

  而如果建立起規範的機制,讓慈善在公開、透明的狀態中運行,這將産生“正向淘汰”機制,即偽善者被摒棄,而真正做善事的人則被挑選出來,被賦予公信力。

  公益慈善亟待建立規範監督機制

  賈西津強調,質疑的本意是基於事實信息的判斷,而不是人身攻擊、惡意揣測或武斷的定論。公益慈善領域亟待建立規範的監督質疑機制,這就包括:政府應對慈善行為特別是涉及稅收等優惠政策的慈善行為進行把關。公益慈善組織應該搭建起促進慈善行為公開透明化的信息平臺並主動地接受監督。慈善家本身應該歡迎質疑與問責,將自身的慈善行為自覺地納入公開透明的要求。

  賈西津建議,媒體應理性地監督,而非情緒化地引導,應看到個案背後的機制問題,並教會公眾怎樣去監督。而公眾則應學會通過理性的方式去獲取並判斷信息,避免陷入各方都沒有事實基礎的無謂爭執。

  南方日報記者 趙新星 實習生 黃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