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大宗商品暴跌不會令通脹消失 經濟減速引暴跌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09日 10: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深圳商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繼前日出現兩年來最大單日跌幅後,上週五大宗商品仍持續整體下挫,投資者奪路而逃。專業人士昨日告訴記者,大宗商品頭部已現,國內輸入型通脹雖有緩解,但抗通脹政策仍不可鬆懈。

  大宗商品由牛轉熊

  由白銀連續四日暴跌引發的大宗商品全線回落,止住商品“牛蹄”。

  至上週四,按從高點回落計算,倫銅調整逾10%,倫鋅調整逾18%,棉花調整逾33%,白糖調整近30%。白銀下跌超過25%,紐約期金跌破1500美元。上週五,除了黃金和白銀等貴金屬品種小幅反彈之外,基本金屬、農産品等各類大宗商品仍繼續下跌。大宗商品龍頭紐約原油期貨上週五至每桶97.18美元,一週跌幅達14.7%,創3月中旬以來的最低收盤價。上週四、五兩天,大宗商品期貨價格指數(CRB)累計下跌5%,為兩年來最大跌幅。

  國內商品期貨亦紛紛走出大幅回調行情。上周,僅有玉米、小麥較為抗跌,逆市飄紅外,滬鉛主力合約跌幅逾7%,創出上市以來最大周跌幅。

  光大期貨研究所副所長葉燕武稱,“大宗商品已經步入牛市轉熊市階段,商品下方的空間還很大。”中證期貨研發部主任王曉黎稱,“大宗商品的頭部已經出現,今後商品將震蕩。若出現反彈,反彈之後則還會有更低價格出現”。

  商品為何出現拐點

  白銀暴跌成為大宗商品拐點出現的導火索。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大宗商品拐點出現?

  一種觀點認為,美國4月領取失業救濟的人數增加,表明美國經濟復蘇仍有不確定性;另一種觀點認為,歐洲央行在上周召開的利率會議上對外宣佈,維持現有1.25%的利率不變。而早些時候英國中央銀行也決定維持現有利率在0.5%的水平不變。投資者此前的緊縮政策預期並未出現,受此影響,上週四晚間,歐元兌美元、英鎊兌美元均出現大幅下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承壓大跌。

  葉燕武認為,大宗商品暴跌出現拐點,正是中國經濟減速的結果。他之所以判斷此輪調整性質為牛熊轉換,首先是因為全球流動性面臨下降;其次,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增長速度放緩,對商品的需求或達不到人們預期。

  堅持抗通脹不放鬆

  大宗商品牛轉熊,是不是抗通脹壓力就沒了,非也。

  葉燕武認為,今年下半年全球通脹水平應處於可控、可承受範圍,但他反對以大宗商品下調為契機弱化抗通脹的論點。他分析稱,此輪通脹的根本原因是全球超發貨幣。中國通脹的成因首先是內因即貨幣超發,其次有輸入性因素。而且,“中國經濟還有一個比通脹更嚴重的問題,即資産泡沫。目前資産泡沫仍未解決,因此貨幣從緊政策不能松,抗通脹不能手軟”。

  東方艾格諮詢分析師馬文峰稱,“全球大宗商品回落可以部分釋放中國輸入型通脹壓力,但現在還不是鬆勁之時。”首先,中國小麥能否大豐收還有不確定性。八九月,中國糧食大豐收得到確認後,農産品價格才會“落到底”。

  他判斷,農産品期貨價格此次下調的幅度不會太大。其次,美國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畢竟還未完全結束,美元現在僅僅是反彈,只有美元反轉確立後,大宗商品才會落到底,輸入型通脹壓力才可徹底釋放。“中國此輪通脹超發貨幣因素佔六成,輸入型通脹因素最多佔四成”,“抗通脹不可鬆勁”。

  高庫存企業受打擊

  王曉黎分析稱,商品頭部出現,近期將對中國構成較大打擊,中國企業庫存比較高,商品回落庫存成本會增加。但輸入型通脹壓力會減小。商品回落長期看對中國經濟利好,畢竟中國是原材料進口大國。

  她預測稱,若下半年大宗商品價格反彈力度不大,國內房地産調控又能見到成效,貨幣政策有放鬆的可能,反之,貨幣政策應會一直處於偏緊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