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09日 09:3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深圳特區報
住房問題是廣大市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實事難事之一。深圳市委、市政府堅決貫徹落實中央關於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的的指示精神,將解決民生問題放在重要位置,堅持以人為本、關注民生,進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
據了解,今年10月底前,我市將開工建設7.3萬套保障性住房,全年新增安排籌建保障性住房6.2萬套、竣工1萬套。
保障房建築質量整體提升
保證質量,是深圳市委、市政府對保障性住房建設提出的一個重要指標。為此,我市各承建單位採取多种先進工藝和環保技術,使保障房質量得到不斷提升。
如我市規模最大的保障房小區——龍華安居保障房項目,就是國內首個按綠色建築標準建設的保障性住房居住區。它位於寶安區龍華拓展區,緊臨深圳北站,總建築面積近80萬平方米,擬建住宅1.1萬套。也是第一個採用代建總承包制的保障房建設項目,由3家國內知名房地産企業承建。
“五一”假期,記者在龍華安居保障房項目建設工地看到,數百名工人在施工崗位上揮汗如雨。昨天下午,記者來到正在施工的萬科項目工地,發現項目主體大部分已建到3到5層。由萬科公司負責建的保障房項目建築面積達21.5萬平方米,分4個標段,共有6棟,4000余套,樓層26至28層高。
在4號標段,巨大的塔吊正把一個裝好門窗的混凝土預製構件往5樓吊裝,數十名頭戴安全帽的工人正在現場緊張作業。“這是工業化PC預製外墻,樓體所有外墻將全部組裝而成。”項目經理段計先介紹説,萬科公司首次在國內規模化使用這一新的建築技術,與傳統的混凝土澆鑄技術相比,其最大的優勢是節能環保,同時還具防滲漏、節約成本、提高效率等優點,這是未來建築業的發展方向。
據介紹,該地塊項目是我市住宅産業化示範基地,建築工業化率將達到10%,採用“內澆外挂”技術建設,外墻、陽臺、走廊、樓梯均為預製混凝土,房屋建築質量得到整體提升。
我市未來5年將再建保障性住房24萬套
深圳市委、市政府歷來重視民生問題,尤其是保障性住房建設。保證數量,是深圳的又一個重要指標。據了解,深圳建立經濟特區以來,共建設各類政策性保障性住房約27萬套,戶籍人口住房自有率達76%,常住人口人均住房建築面積27平方米。據市住房和建設局負責人介紹,未來5年,我市計劃新增安排籌集建設保障性住房24萬套,主要分佈在龍華、平湖、龍崗、梅林、益田、前海、蛇口等地,
去年以來,我市相繼出臺了《深圳市保障性住房條例》和《關於實施人才安居工程的決定》,對住房保障體系進行了重大調整,把住房保障對象從戶籍低收入家庭,擴大到廣大戶籍“夾心層”和各類人才,把住房保障重點轉向各類各層次人才,進一步擴大了住房保障的範圍。同時,除原有的廉租住房、經濟適用住房、公共租賃住房等傳統實物保障方式外,我市還提出了安居型商品房的保障方式。
市住房和建設局負責人介紹説,今年我市進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10月底前開工建設7.3萬套保障性住房,全年新增安排籌建保障性住房6.2萬套、竣工1萬套。同時,對符合廉租住房保障條件的戶籍低保家庭實現應保盡保,對符合條件的低收入家庭和各類人才按計劃進行保障。
精裝修交房拿到鑰匙即可入住
方便市民、服務市民,是深圳保障房建設的一大特色。
今年我市竣工1萬保障房,意味著將有1萬個家庭搬入夢寐以求的新家。那麼市民將要入住的新家是什麼樣?在龍華保障房工地,記者參觀了該工地的樣板房。這批保障房項目分為3種房型,分別是35平方米、50平方米、70平方米。記者看到,房間裝修一新,每個房間都配有空調,包括爐具、地磚、馬桶等全部選用知名品牌。工作人員介紹,“這些保障房都是精裝修交房,屆時業主只要拿到鑰匙就可入住。”
記者了解到,該保障房不僅房屋裝修高標準,而且小區環境也是按綠色標準高起點建設。據介紹,該保障房將全部達到綠色建築國家一星級、深圳市銅級標準,戶戶自然通風采光,將全部使用太陽能熱水技術、透水地面、節水節能器具和綠色再生建材産品。
深圳保障房建設的未來目標是,將100%達到《深圳市綠色建築評價規範》銅級標準,保障性住房人均住房基準建築面積不低於18平方米,使用系數不低於70%,100%實現一次性裝修。
該負責人表示,我市逐步引入市場化機制,採取市場代建、BT、BOT、工程總承包等模式,促進住房保障項目建設模式的多元化、專業化、市場化。此外,還學習借鑒香港、新加坡等地軌道交通建設運營成功經驗,通過探索地鐵上蓋建設保障性住房,“今後,市民入住的保障房質量更好,環境更美,出行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