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公租房融資實驗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09日 08:3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世紀》-財新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各地的零星試驗都未解決一個根本性問題:政府該多大程度介入甚至左右公租房建設?

  保

  障房建設中最難的一塊,當屬中國尚無先例的公租房建設,目前還在個別地區的探索之中。

  所謂公租房,指解決買不起經濟適用房,又不符合廉租房標準的城市“夾心層”住房問題的公共租賃房。在今年全國建設千萬套保障房的宏偉目標中,公租房和廉租房佔到了五分之一。“五一”期間,幾位國家最高領導人均明確要求重點發展公租房,並建立完善機制。

  節後一開盤,水泥、鋼鐵等保障房概念股旋即領漲,5月3日,以水泥為首的建材板塊大幅走高,亞泰集團(600881.SH)收漲8.75%,天山股份(000877.SZ)、巢東股份(600318.SH)、塔牌集團(002233.SZ)收漲逾5%;鋼鐵股表現不俗,包鋼股份(600010.SH)漲停,魯銀投資(600784.SH)收漲9.62%,新鋼股份(600782.SH)漲幅也在7%以上。

  資本市場雖然對保障房表現了足夠的熱情,但北京、昆明、黑龍江曾傳出保障房月租金僅77元、25元、12元的消息令銀行沮喪,因為這意味著需要政府提供大量補貼。“這樣的租金,可能連建造保障房的貸款付息都不夠。”一位銀行業人士表示,這也是各家銀行爭搶經濟適用房、兩限房等保障房,但對公租房建設多持觀望態度的根本原因。

  “目前,中國的公租房沒有一個清晰的制度框架,如何完善住房保障制度設計,突破資金、分配、管理等瓶頸非常迫切。雖然銀監會為平臺公司的保障房貸款開了一條口子,但如何建立一個完善的償債機制非常重要。”國開行湖北分行信貸二處處長曾憲林對財新《新世紀》記者強調,“平臺的難處其實就是銀行的難處。”

  “住房保障體系應依靠自我循環的商業化模式,如香港、新加坡的公租房、組屋等模式。”“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金董事長李劍閣對此建議。新加坡、香港模式實現保障房自我運營的基本思路即租售結合,以鼓勵承租人愛護房屋和回籠資金。

  個別地區已經開始了公租房的實驗。財新《新世紀》記者分別在湖北、上海、重慶走訪發現,三地公租房融資模式各有不同,商業銀行、投資基金都在公租房裏尋找可能的機會。以開發商品房出售來補公租房資金缺口的方式,也是共同特點。

  木“政府應該在一個地區新興的時期‘跑馬圈地’,大規模造公租房,相當於儲備大量好地段的房産。”重慶市長黃奇帆此前在接受財新《新世紀》記者採訪時如是説。

  在中部地區地級市的老工業基地黃石,國開行與湖北黃石市政府一起設計了一套“政府主導+專業公租房平臺公司+商業運作”機制,將現有政策、保障性住房産品統一歸併為公租房。

  在上海,一支百億級的公租房建設投資基金正在籌建,其董事長李曉東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基金預計收益率在5%-12%。

  而重慶的做法最為激進。未來五年,重慶將通過國有平臺公司投資逾1200億元,建設4000萬平方米可供租、售的公租房,主要資金來源包括銀行貸款、發債、引入社會多種資金等。

  資本有了,體制建設的缺失更值得關注。“現在中國所有的公共産品均缺乏效率,到最後都成了大鍋飯和大包袱,如醫療,根本原因就是缺乏體制的長遠安排。” 黃石市房地産管理局局長、眾邦城市住房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昌猛一語道破,如將保障房建設變成“運動”的嚴重後果。

  ——本刊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