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駱家輝發狠沒用 中國不是受氣小弟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08日 22:5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導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經濟導報評論員 蘭恒敏

  第三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即將舉行之際,美國商務部長駱家輝發出了他迄今對中國貿易環境作出的最為嚴厲的批評。在一份講話文稿中,他指責中國政府不鼓勵外商投資,目的是保護國內企業。

  駱家輝有些什麼具體的不滿意呢?他説,“美國在華企業不斷被排擠出整個産業之外,或者被迫放棄一些專屬信息,作為在華運營的條件”,“這種機會不均等是繼續改善中美商貿關係的一個主要障礙。中國在經過一個長期而碩果纍纍的市場開放階段後,近期出現了一種縮窄其商業環境的趨勢。”

  這位長著一副中國臉的美國人,一直被美國朝野各界讚許為深諳中國商業運作程序的“最佳中國大使”。但在我們看來,其實他對中國的經濟歷史和現狀缺乏深刻的了解。

  改革開放初期,中國什麼都缺,缺資金、缺技術、缺人才、缺管理,當時中國對待外資的態度基本上是“熱烈歡迎,來者不拒”。為了吸引外資,中國不惜以暫時犧牲土地、稅收、環境等為代價。在此過程中,外企享受了大量“超國民待遇”,獲取了豐厚的超額利潤;中國則通過讓渡各種要素市場和部分政策,獲得了快速的發展。這是雙贏的蜜月階段。

  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的綜合國力和競爭力大為提高,中外企業初步具備了同臺競爭的經濟條件,中國開始對引進外資有所選擇,如不鼓勵外資進入國內過剩産業,限制高污染、高耗能産業等。同時,鋻於國內企業對外資享受的稅收等優惠待遇頗有怨言,要求“一視同仁”的呼聲很高,中國政府開始逐步縮減給予外企的“超國民待遇”。

  原來可以隨意進出的産業領域,現在被限定在某個範圍內;原來給的優惠待遇,現在被減少或取消,這是駱家輝和眾多外企抱怨的根本原因。至於抱怨“美國在華企業不斷被排擠出整個産業之外”是不準確的,準確的説法是中國不鼓勵外資進入某些過剩産業、非環境友好型産業等。

  這其實太正常了———如果中國的晨鳴紙業要到美國辦草漿造紙廠,美國政府和老百姓不急眼才怪!但自己的落後産能在中國擴張受到某種限制,美國就覺得不舒服了。

  “被迫放棄一些專屬信息,作為在華運營的條件”怎麼理解呢?

  中國引進外資秉持的是雙贏概念:你獲得市場和利潤,我得到發展和提升。但美國不是。美國的如意算盤是:落後的、過剩的産能輸出給你,高技術的、利潤豐厚的産業環節留給我自己。

  中國的發展勢不可當,中國企業的競爭力越來越強。美國要想從中國崛起中獲益,必須深刻意識到一個客觀現實:中國正在進行結構升級,外資要抓住機遇,必須同步進行投資領域和技術水平的升級,否則就會像日本一樣,失去在中國的“黃金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