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08日 11: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日報
今年以來,我國雖然採取了一系列調控物價的措施,但是通脹形勢仍然不容樂觀。有鋻於此,國務院在部署未來經濟工作時,尤其強調千方百計穩定物價,抗通脹仍將成為二季度經濟工作的主線。
此輪通脹有壟斷型物價上漲的印記
對於造成我國物價上漲的原因,一些官員和經濟學者往往歸咎於世界範圍內的政府濫發貨幣。沒錯,通貨膨脹的確是一個貨幣現象,但嚴格來説,此輪通脹頑症,除了與世界範圍內的政府濫發貨幣有關之外,實際上帶有非常強烈的壟斷型物價上漲的印記。
最近漲價風潮中的主角是油價、水價、電價等資源性或基礎性商品。在這些領域,都存在著高度的行政壟斷。基礎性商品價格上漲是物價上漲的源頭,會通過生産、流通、銷售各個環節傳導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油價上漲必然造成國民經濟各領域的成本上升,直接提高了運費,更何況油價上漲還帶動煤價上漲,會導致電價要上漲,最終使包括鐵路在內的交通運輸承受不了壓力也要漲價。現在,各個城市紛紛舉行水價上調聽證,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油價、電價的上漲增加了運營成本。
行政性壟斷把控定價權
我國壟斷行業主要集中在原材料行業,大型國企幾乎把控了這些行業的話語權、定價權,形成一種行政性壟斷。儘管這有利於壟斷國企更好地參與國際競爭,有“為國壟斷”之美譽,但卻也使得壟斷國企不僅有提價的能力,而且由於考核機制等原因,也更具有強烈的提價動力,甚至為獲取壟斷利潤,往往會不顧社會責任。
行政性壟斷定價機制的不合理之處根本在於其成本不透明,決策不公開,價格變動缺乏彈性。在這樣一種機制之下,國際市場因素往往成為借機漲價的由頭。比如,近期的油價上調,顯然是國內壟斷石化巨頭倒逼的結果。雖然,按照成品油調價規則,油價已到了上調窗口,但目前國內通脹壓力嚴重,大幅上調油價,無疑使通脹火上澆油。
在當前物價上漲背景下,通脹成了壟斷性企業漲價的最好藉口。無論是消費領域的壟斷者,還是原材料壟斷的國企,都在以成本上漲為藉口要求提價,這只會助推物價。尤其是原材料壟斷者對通脹更是影響巨大,因為原材料價格屬於基礎性價格,原材料大幅上漲會推動各行各業價格的上漲。
發揮行政臨時干預物價的積極作用
在當前通脹形勢嚴峻的情況下,筆者認為,必須在強調以經濟、法律手段為主的同時,輔之以必要的行政干預手段,才能進一步調控物價,遏制通脹。我們知道,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則,企業由於生産成本增加而漲價是正常現象,但是如果很多企業一起串通漲價,且漲幅相同,就屏蔽了市場競爭,違反了《價格法》和《反壟斷法》,作為政府價格主管部門就必須進行嚴格監管。比如,進入4月以來,國家發改委對一些日化品等生産企業進行約談,讓其推遲漲價,就是為這場“抗通脹”戰役打上國家行政調控的印記,有利於遏制通脹。
增強執行反壟斷法規的可操作性
目前各地反價格壟斷查處的案件主要依據的是《價格法》、《反壟斷法》、《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但是,對於價格壟斷究竟如何認定、管理部門應該如何按程序處理等還缺乏具體法律法規。對此,筆者認為,政府應儘快出臺《反價格壟斷規定》和《反價格壟斷執法程序規定》,增強相關法律法規的可操作性,使壟斷企業不敢濫用行業優勢操縱價格、人為抬高價格,從而有效遏制通脹蔓延態勢。
作者係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郭 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