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蔬菜流通小滲透比大對接更奏效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08日 09: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蔬菜市場的“第二隻鞋子”終於落地了——價格大跌,農民賣難。去年“第一隻鞋子”落下來的時候——價格上漲,平抑菜價之聲不絕於耳。當時就有人擔心,別看菜價臨時漲了點,喊過頭了,恐怕爛市已不遙遠。

  只一個蔬菜生産季節,從貴到賤,從暖房掉進冰窟窿,農民灰心喪氣,是十分可以理解的。如今,種地的農民,大都是沒有更多致富門路的。從播種那天起,他們就左右盤算,盼著有個好年景、有個好行情。改善生活的所有希望都在菜田裏。可是,豐收了,卻血本無歸。能不像霜打的茄子?

  “菜籃子”價漲價落,許多人呼籲,説中間環節太多,層層加價,要改革農産品流通體制。改革流通,是説得最多的、也是最含糊不清的一點,很少見到一個具體可操作的辦法。

  似乎最有效的就是“農超對接”。長遠看,這確實是農業産業化的方向,也是農産品現代物流的選擇。然而,我國農産品超市銷售比例不足15%。短期內,在農業生産方式和人們消費水平都沒有一個普遍的、大的提升的情況下,農超對接能“接”住多少蔬菜?因此,從田頭到餐桌,大量的蔬菜還得依靠各級市場,靠大大小小的菜販子。

  不過,農民的菜價已經跌得很慘了,而餐桌上感覺並不明顯。有人測算,目前流通成本已佔菜價的50%—70%。流通環節是否有暴利?是不是“兩頭叫,中間笑”呢?

  菜販子掙的也是辛苦錢。家門口有一菜攤,水蘿蔔1斤1.2元,0.75元批發來的。怎麼加這麼多錢?運輸,一天不給100元,沒人幹;還有損耗,兩天賣不掉,就挑出一堆蔫兒的。這不都是成本嘛!真有暴利,早就被有門路的盯上了。閣下見過幾個有權有勢的人去販菜的?

  再打個比方,帶魚、螃蟹、對蝦等海産品,捕撈起來的時候,是不要錢的,但運回來就價格可觀,主要是運輸和人力成本,當然還有乘風破浪的風險。你能説這個中間環節不合理嗎?

  儘管説,我國的蔬菜供給不是“海量”的,但是,7億多人搞農業,6億人消費,也只能是廉價供給,生産成本不會佔總價格的太大比重。尤其是蔬菜又放不住,週轉餘地很小。因此,菜價漲了,農民是受益最少的群體;菜價落了,農民是受傷最大的群體。

  那麼,除了臨時的援助性措施,政府還能為長期處於産業鏈底端的、龐大而弱勢的農民群體做些什麼?

  還是統籌城鄉,夯實農業基礎:

  一方面,提高“菜園子”水平,轉變發展方式。進一步扶持專業合作社,提高組織化、規模化生産經營程度;加強信息服務和科技指導,提高農民生産經營能力;大力發展農産品初加工,提高農業抵禦市場波動的能力。

  另一方面,完善“菜籃子”市場功能,提升服務。不僅要支持批發市場、農超對接,更要支持社區發展小超市、蔬果屋,通過蔬菜零售網點密集化實現充分競爭、降低流通成本。而且,就我國現階段的農業生産現狀和城市消費水平而言,蔬菜流通的“小滲透”,比“大對接”更重要、更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