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07日 18:0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廣播網
近日,作為諾貝爾文學獎18位終身評委之一的馬悅然收受中國內地作家張一一60萬美金“翻譯定金”一事,引起世界文壇震蕩,在西方世界激起軒然大波,諾貝爾文學獎110年來面臨最大信任危機,其權威性和公正性遭遇空前挑戰和質疑。
外媒力勸馬悅然請辭諾獎評委
諾貝爾文學獎被公認為是“世界最高文學獎”,而“翻譯門”事件的曝光,無疑給這一獎項蒙上一層陰影。據外媒報道稱,中國內地作家張一一曾以請馬悅然將他的三個作品翻譯成瑞典文字為名,一次性支付“翻譯定金”60萬美金,並承諾如需對其他的諾獎評委進行公關,“錢絕對不是一個問題”。“翻譯門”事件一經曝光之後,西方媒體紛紛發表文章驚呼“馬悅然使諾獎極大蒙羞”,力勸其辭去瑞典皇家文學院院士和諾貝爾文學獎終身評委一職,“以捍衛諾貝爾獎的榮譽和尊嚴”。
諾貝爾文學獎評選早有“貓膩”
在“翻譯門”事件曝光之前,諾獎的權威性也並非無可挑剔。評委和推薦人是影響到諾獎評選公平公正的最大因素,譬如法國小説家加繆在1957年的獲獎就完全與評委的出力密不可分;而福克納和莫亞力克就都是在瑞典親王紀堯姆的大力推薦和支持下分別獲得1949年和1952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又如1960年獲獎的法國詩人聖瓊?佩斯,是法國老資格的外交官,推薦他的朋友哈馬舍爾德既是當時的諾獎評委,又是他作品的瑞典文譯者,而且當時正擔任聯合國的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