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限制高污染項目不是排斥外資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07日 15:1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鼓勵發展高新技術 引導投向低碳環保

  蔡凡

  規模持續擴大的外商投資在推動我國經濟增長的同時,也給我國生態環境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國家發改委日前公佈的《産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新能源、公共安全與應急産品等成為新增鼓勵類産業的關鍵詞。業內人士認為,未來這部分産業在獲得鼓勵政策支持後將得到快速發展,同時會促進限制類産業改善生産方式和提高生産技術,從而帶動整個低碳經濟的發展。專家指出,中國在加快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大背景下,採取限制高能耗、高污染、資源型項目的措施,不是排斥外資,而是適應國內外形勢變化的必然選擇。

  高耗能高污染外資應叫停

  中國作為近年來吸引外資最為成功的國家之一,過於重視外資數量的背後也帶來了不少負面效應。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此前的研究發現,外資有優化中國能源利用效率的一面,但另一方面也擴大了中國能耗規模。

  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專欄)説:“調研表明一些部門和地方政府把引進外資金額變成‘政績工程’,一些短期化、高耗能和環境污染嚴重的産業鏈低端項目紛紛落戶中國。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黃衛平解釋説,在改革開放的相當長時期內,中國在土地、勞動和資本三大要素中,最缺的是資本,“當時甚至是一些污染較大的企業也引進到中國,對維護勞工利益和環境保護缺乏足夠的重視。現在,在經濟發展由追求快轉向提高質量的情況下,一些口子肯定會收緊。”

  廣東順德地區外商投資企業協會會長湯偉立説:“低耗和環保是外資進入必須關注的核心指標。遊戲規則已經改變了,企業必須適應。”

  提供更明確投資導向

  從中國經濟增長方式轉向可持續發展這個全局目標來看,中國政府對若干外資政策的調整是必要的。

  目前已經出臺或將要出臺的涉及外資的政策並非限制外資在中國的發展,而是限制不利於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外資。這些政策的變化反映了中國政府限制技術含量低、資源消耗高、污染排放大的外資項目的政策導向,也反映了中國政府鼓勵高新技術、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型項目的政策導向。

  可以預期的是,過去以吸引外來資本為主的政策目標,今後將逐步轉向改善國內資源配置效率,並基於資源、環境、安全等要素考量的外資政策。這將更有利於外商在投資的時候找準投資項目,取得更高的投資效率和回報,實際上是給外商提供了更明確的投資導向,提高外商投資的質量,實現可持續發展,中國在新的時期的確不能再當“兩高一資”(高污染、高能耗、資源型)的世界工廠了。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專欄)曾一再強調:“利用外資方面,要把好準入關,嚴格按照《外商投資産業指導目錄》,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低水平’外資項目進入,不得違規和越權審批。”

  提高門檻不是拒外限資

  早在2007年,商務部曾就當時新修訂的《外商投資産業指導目錄》進行了解釋,強調新《目錄》將發展循環經濟、清潔生産、可再生能源和生態環境保護以及資源綜合利用産業列入了鼓勵類,表明中國鼓勵外資投向節能環保産業。

  有關專家指出,《目錄》堅持貫徹對外開放的方針,從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出發,結合吸收外商直接投資、國際産業轉移的新趨勢,重點鼓勵外資更多地投向高新技術産業、現代服務業、高端製造環節、現代農業和基礎設施。

  業內人士分析,在利用外資目標方面,我國主要是結合國家産業調整要求,鼓勵外資投向高端製造業、高新技術産業、現代服務業、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産業。嚴格限制“兩高一資”和低水平、過剩産能擴張類項目。這也標誌著中國實行多年的無條件“外資優先”時代的終結。

  張曉強也明確表示,今後中國將鼓勵外資投向生産性服務業和現代服務業;鼓勵外資投向中西部地區和東北等老工業基地;嚴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的外資項目進入。

  外商投資企業一方面被限制或禁止進入“兩高一資”領域,但同時,中國鼓勵外資進入循環經濟、清潔生産、可再生能源和生態環境保護以及資源綜合利用等領域。張燕生表示,更加嚴格的門檻條件並不是“不歡迎外資”,而是希望優化外資引進的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