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07日 05:2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金融時報
龐東梅
記者龐東梅5月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進一步推進我國財政預算公開工作,明確了細化公開內容、推進預決算公開以及公開“三公”經費等一系列力度空前的舉措,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財政預算公開是公共財政的本質要求。近年來我國財政預算公開工作獲得積極推進,“曬賬本”成為了一股潮流。去年75個中央部門公開了部門預算,地方財政預算公開工作穩步推進。
然而,近年來百姓對部委以及一些地方政府“曬賬本”的舉動從高度關注到漠然,每年“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對中央預算草案討論的冷場,都反映出預算的公開透明、讓百姓滿意尚需走很長的路。
此前,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科技部公佈了2011年“三公”經費預算4018.72萬元,引起了軒然大波。雖然科技部的勇氣獲得了百姓的拍手叫好,但是也引發了人們的猜測。單單科技部“三公”經費就達4000多萬元,其他部委尤其是重要部委的“三公”經費又會是多少?雖然科技部首次曝光了“三公”經費,但其中哪些是必需的,標準是什麼,如何劃分的,人們仍難以從中看出端倪。
此次國務院會議把“三公”經費的公開列入日程,意味著其他中央部門的“三公”經費曝光指日可待。不少人表示,也許我們看不懂太多的術語,但是畢竟對外公開,總有人看的懂,是件好事。但是人們最擔心的是地方政府的“三公”經費何時能看到?
從最初人們對相關預算公佈的熱衷,到目前熱情減弱,難以真正發揮公眾的監督職能,主要原因就在於賬本的晦澀難懂。今年中央預算報告中出現了讓社會公眾對於財政收支安排一目了然的圓盤圖(餅圖),整個全景結構一目了然,標明“蛋糕”切分的具體情況。這一改變讓預算報告朝通俗易懂的目標前行了一大步。
雖然在預算公開的道路上我們邁出了重要步伐,但是人們並沒有忽略那些游離于預算外的資金。“土地財政”的存在,使越來越多的土地收入成為百姓們最為關注的一筆賬單。這些資金如何曝光,成為各方關心的一大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