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波士頓報告:美5年內超中國當製造業老大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06日 15:5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法制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波士頓報告:中美勞動力成本差距將基本拉平 我專家不認可:2020年以後再談這問題

  波士頓諮詢公司昨日發佈的一份報告指出,隨著中國勞動力成本上漲和人民幣升值,美國把製造業大量外包給中國的時代即將結束,美國將在未來五年裏重新成為製造業大國。

  波士頓的此份報告預測,到2015年,在美國銷售的商品中,美國本土製造的産品可能略微領先於中國。

  報告分析稱,由於中國的人均工資以每年17%的速度上漲,以及人民幣持續升值,中美之間的工資成本差異正迅速收窄。同時,美國國內的政策優惠將使得一些州成為對於美國本土消費品而言最廉價的生産基地。

  雖然過去40年美國製造業的雇工人數可能一直在下降,但業內企業的勞動生産率卻有了很大提高,美國的製造業産出這些年實際上是增加的。製造業企業目前在美國賺的錢比40年前增加了一倍多。

  報告稱,過去20年,中國工廠工人的平均生産率已提高十倍,但仍不及美國同項指標的三分之一,從而抵消了中國的低工資優勢——中國工資通常僅為美國十分之一。

  目前狀況

  美國企業開始“回流”

  報告指出,國外迅速上漲的勞動力價格,原材料和海運成本的提高,以及美國各州大幅度的稅收優惠,這些因素綜合在一起,正在使一些導致美國企業決定將生産業務遷到海外的理由開始變得不那麼充分,甚至還使一些企業打消了將業務遷離美國的想法。

  近幾個月來,卡特彼勒、通用電氣、福特等美國製造業巨頭紛紛宣佈計劃,對於在美製造業投入新資金。據估計,今年第一季度美國製造業實現了9.1%的年增長率,成為美國經濟中增長最快的部門。

  報告分析

  中國地位仍然關鍵

  報告指出,美國重成製造業大國,並不意味著中國影響在這一領域的消退。報告認為,很顯然中國仍是重要的製造業基地。首先,中國仍將擁有支撐其龐大國內消費市場的投資;其次,歐盟也還會依賴中國相對低廉的勞動力成本;最後,儘管越南、印尼、泰國等國家的勞動力成本比中國更低,但他們缺乏配套的供應鏈、基礎設施以及技術工人,因此同中國競爭的本錢有限。

  記者連線

  中國工人工資年增速15%

  波士頓高級合夥人哈羅德賽金今晨對法晚記者表示,在整個中國,由於技術工人的供不應求,工資正在以每年15%到20%的速度增長,預計到2015年左右,中國和美國製造業的勞動力成本將大致持平,因此在未來五年內,人們會看到更多“美國製造”的東西。

  賽金稱,由於美國工人的勞動生産率比中國工人高,因此中國的生産成本對比美國只剩下10%到15%的優勢,再加上庫存和運輸成本,這一優勢可能只剩下一位數,甚至可以忽略不計。

  專家反駁

  2020年以後再談這個問題

  中國勞動保障科學研究院勞動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張麗賓今天上午接受法晚記者採訪時對“2015年中美勞動力成本持平”這一論斷表示不認可,“有點瞎掰”。

  “首先中國工資雖然一直在增長,但是達不到17%的速度,”張麗賓説,“另外中國各部門各行業的工資差距還是很大的,一線勞動者的工資還很低,相對於國內高收入者很低,相對於美國勞動者的工資就更低了。”

  此外,由於技術進步、資本投入增加,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的勞動生産率一直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上升。張麗賓表示,如果把這些考慮在內,中國工資水平的上漲就變得不那麼顯著了。

  “人工成本短期內絕不可能拉齊,而且成本不能這麼簡單計算。 我認為,2020年之後才可能談這個問題。”張麗賓説。

  外媒調侃

  波士頓預測不可能實現

  美國《華爾街日報》援引中美商會的專家吉爾米沃特曼的評論稱,波士頓的預測不可能實現。沃特曼指出,如果中國能夠完成其創建高效經濟的計劃,中國的生産率也會上升,進而拉低製造業成本。

  美國製造業復蘇?是浮雲

  美國《商業週刊》的文章稱,美國製造業的復蘇其實是浮雲。官方的數字誇大了石油煉化和電子計算機産業的産出值。文章指出:“不會有什麼復興,壓根兒不可能。能穩定實際産出就不錯了。”

  英國《金融時報》調侃説,美國政府想必會歡迎這份研究。在美國總統奧巴馬為經濟持續改善所擬定的諸項計劃中,美國製造業的復興是一個關鍵組成部分。

  不過,文章懷疑,波士頓所預測的美國製造業的時來運轉,似乎不足以讓美國重奪世界最大製造國的桂冠。文章指出,對於手機、電視之類大批量生産、設計相對穩定的産品而言,還是在中國製造更實惠。

  文/記者 楊錚 尹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