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03日 09: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近日,在港上市的雨潤食品(HK,01068)發佈的財報顯示,2010年公司獲得政府補貼7.13億港元,負商譽1.86億港元;分別較上年增長67%和56%。兩者佔凈利潤的32.9%。而公司財報亦顯示,未來數年公司仍將執行擴張政策。據《每日經濟新聞》不完全統計,公司2010年到2011年4月雨潤集團(含雨潤食品)簽約項目近600億元。
那麼,給雨潤食品帶來巨大負商譽和鉅額補貼的收購項目目前進展如何呢?雨潤集團的生豬養殖是否已形成 “氣候”?4月初,《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奔赴四川、河南、安徽、湖北等地展開實地調查。
自2007年以來,雨潤食品獲得政府補貼和負商譽合計約19.069億港元,佔2007年~2010年合計凈利潤64.7億港元的29.47%。反觀另一行業龍頭雙匯發展,2007年~2010年,只獲得政府補貼6579萬元人民幣。
雨潤食品為何能獲得這麼高的補貼和負商譽呢?用雨潤食品祝義材的話來説就是:“倒閉國有企業的潛在價值,與新興民營企業所擁有的市場資源、經營策略以及對市場的把握,可以很好地嫁接。”這些 “倒閉國企的潛大價值”之一——資産賬面價值與公允值之間存在巨大差異,這是負商譽之所以如此巨大的原因。另外,有些地方政府為“引鳳”,對雨潤進行了各種各樣的補貼,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配套資金”。(負商譽:與商譽相對,它是購買企業投資成本低於被並企業凈資産公允價值的差額。)
但《每日經濟新聞》對雨潤在湖北、安徽、河南的收購及在建項目調查後發現,許多收購和在建工程目前進展緩慢,遠沒有當初設想的美好。快速擴張與已有項目進展緩慢,已讓地方政府感到失望。
調查樣本譹〇:騰爾牧業
萬元收購資産貢獻負商譽1.19億港元
雨潤食品2009年年報顯示,以1萬元收購的騰爾牧業給公司貢獻了負商譽1.19億港元。那麼,騰爾牧業原來是家什麼企業?為什麼會被雨潤收購?記者赴河南調查。
政府高價收購後賤賣
公開資料顯示,位於河南省扶溝縣的騰爾牧業是由原施達牧業有限公司于2006年2月與香港中亨集團合資經營的股份有限公司,註冊資本1000萬元,總投資1.2億元。主要經營肉牛養殖育肥、屠宰加工、銷售。
騰爾牧業稱其肉牛育肥基地佔地300畝,有3000個標準畜位;肉牛屠宰加工區佔地80畝,有1000平方米綜合辦公樓;8000平方米屠宰加工、冷凍車間,有符合歐盟標準的肉牛屠宰、分割生産線,擬建污水綜合治理沼氣發電工程6600平方米,固定資産總值達6000萬元。
4月下旬,《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來到騰爾牧業,工廠值班人員對記者表示,雨潤2009年初就接管了騰爾牧業,“留下來100來工人,現在仍在生産。”但記者看到,整個廠區分外冷清,圍墻所圈地塊中大部分閒置。
在騰爾牧業原來的大門上,扶溝雨潤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扶溝雨潤)的招牌赫然入目。《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扶溝縣工商局查證獲知,扶溝雨潤成立於2009年4月9日,註冊資金1000萬元,法人代表為俞章禮,由雨潤食品下屬南京雨潤食品有限公司和馬鞍山雨潤食品有限公司分別出資90%、10%。
一份簽署于2009年3月12日的“合同書”顯示,扶溝縣政府同騰爾牧業簽署合同,由扶溝縣政府收購後者資産,包括其有形資産和無形資産。收購價為1619萬元,“分五年予以付清(不計算利息)。”
上述合同書還約定,騰爾牧業(土地證面積)因其土地遺留問題欠付88戶農民的補償款,由扶溝縣政府按原徵地時補償款708.2945萬元一次性支付到固城鄉政府。
值得玩味的是,雨潤食品早暗布棋局。在2009年1月8日,雨潤食品旗下南京雨潤食品有限公司與扶溝縣政府簽署協議,約定扶溝縣政府根據協議的條件及約定出讓騰爾牧業的土地、房産、設備、設施等資産及無形資産,價款總額為人民幣1萬元整。
雨潤指出,該1萬元“經雙方協商確定,轉讓價款在全部資産交接完畢,併為雨潤新企業辦理完成國有土地使用權證、房屋産權證書並交付後由雨潤支付”。
扶溝雨潤兩年後仍沒有擴建
上述協議書註明:轉讓資産具體包括但不限于騰爾牧業生産區內的全部生産經營性用地,約為380畝;廠房、地上建築物、構築物和其他地上附著物;機械設備、供電供水等設備設施;企業檔案、法律性文件等。
同時,扶溝縣政府承諾負責為雨潤辦理完畢轉讓資産的權屬變更登記手續。雨潤方面要求,土地使用權為工業出讓用地,使用年限到2055年,扶溝縣政府應該在協議生效後九十日內,負責將變更後的國有土地使用權證和房屋産權證書辦理到雨潤新企業名下。
而扶溝縣政府承擔的其他風險與責任遠比雨潤多。
而雨潤方面,除支付1萬元收購款外,再需以該次收購的資産為載體,在扶溝縣註冊資本金不低於1000萬元的新公司。此外,優先招收當地工人,優先收購當地原材料。扶溝縣的目的很明確,在協議中其提出,雨潤要投資1億元以上對原企業進行改造、擴建和恢復生産,項目投産後在資源保證的前提下,3~4年內達到設計産能,年産值在5億元左右。
扶溝雨潤的2009年報表顯示,其主營業務收入僅約725.5萬元,虧損約105.4萬元。現在,兩年過去後,扶溝雨潤也未有大規模的擴大再生産。
河南省發改委公示顯示,扶溝雨潤牛肉物流冷鏈項目2011年1月才經歷復核,計劃建設起止年限為2011年1月至2011年11月,總投資8600萬元,主要建設內容為在廠區內新建2000噸冷庫一座和6貨位全封閉 “門對門”冷鮮品發貨平臺與3000平方米發貨廣場;購置螺旋式製冷壓縮機、冷凍機、貯氨器、低壓循環桶、排液桶、冷卻器、油分離器、集油器、氨閥門等設備以及冷鏈分揀、調配等軟硬體設備。
但記者在4月的走訪中,仍未看到扶溝雨潤有開展施工。扶溝縣委宣傳部新聞科負責人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推薦前往扶溝縣發改委採訪該事,但官員多當面婉拒了這一採訪請求。扶溝縣商務局負責雨潤項目的招商辦主任姜志軍也表示不願意就此接受採訪。
調查樣本②:福鑫肉業
僅賣1萬元 當地官員稱“是盤活,不是收購”
財報顯示,2010年5月14日,雨潤食品以11000港元 (約合1萬元人民幣),“通過河南省南樂縣政府與個別人士簽訂股權轉讓協議,收購福鑫肉業全部股權”。福鑫肉業被收購前的賬面值為4200.8萬港元,收購確認的評估價為9356.8萬港元。此筆交易使雨潤食品獲得9355.7萬港元負商譽。
南樂縣地處河南省東北部,為濮陽市下屬一貧困縣。
南樂縣相關官員稱,福鑫肉業在當地原是省市縣重點扶持企業。公開資料顯示,福鑫肉業成立於2003年5月,總投資5500萬元,佔地面積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年屠宰能力8萬頭育肥牛,産值3億元,是一家集肉牛養殖、屠宰、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也是冀魯豫三省交界地區規模最大、設備最先進的現代化清真肉類加工企業,2005年被列為“國家星火計劃項目”。
屠宰車間空無一人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輾轉趕到福鑫肉業所在地——南樂縣福堪鄉,福鑫肉業位於福堪鄉政府以南一公里處的公路旁,孤零零地佔據著近60畝農田。
記者看到,福鑫肉業的招牌已被卸去,正門上換上了“南樂福潤肉類加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樂福潤)的金字,大門後的平地被挖開,廢棄著瓦礫,堆放著泥沙;屠宰車間裏一個人也沒有,灰塵深積;3層樓高的辦公樓剛刷完墻漆;整個廠區僅剩約20人的施工隊在清理。
福堪鄉政府辦公室人士透露,福鑫肉業原來由於牛源不足,屠宰車間生産線運轉起來“成本比較高”。
雨潤食品4月20日發佈的2010年財報“業務合併”一欄中,雨潤食品特別標注出福鑫肉業。但南樂縣工商局註冊登記股官員表示,福鑫肉業的營業執照早在2010年11月就被吊銷了。
工商登記材料顯示,2010年11月25日,南樂縣工商局發出編號樂工商罰決字(2010)第240號的“行政處罰決定書”指出,南樂縣工商局2010年10月21日對福鑫肉業等企業逾期年檢一案立案調查,指稱福鑫肉業在南樂縣工商局發佈限期年檢公告後60日內仍不辦理年檢或登出手續,南樂縣工商局由此吊銷了福鑫肉業的營業執照。
上述吊銷事宜並未在雨潤食品財報中披露。南樂縣工商局提供的工商登記還顯示,直至被吊銷,福鑫肉業的股東仍保留為5名自然人股東,在財報中宣稱“收購福鑫肉業全部股權”的雨潤食品並未進入福鑫肉業。南樂縣畜牧局局長呂海生及南樂福潤人士解釋稱,雨潤接手福鑫肉業後,重新註冊了新公司,即南樂福潤。
南樂官員:“説收購不恰當”
工商登記顯示,南樂福潤成立於2010年6月11日,註冊資金1000萬元,法人代表俞章禮,俞也是雨潤食品執行董事,由雨潤食品下屬南京雨潤食品有限公司、馬鞍山雨潤食品有限公司參與出資。南樂福潤已實際佔用及接管了福鑫肉業原有土地、廠房及設備,1.1萬港元就此換取了近億資産。
但南樂縣福堪鄉辦公室人士表示:“雨潤來投資,不叫收購,叫盤活,是租用,給點租金就好了,不是説東西就都是雨潤的了。”
南樂縣工商局主管註冊登記的副局長郭曉波表示,收購福鑫肉業,這個説話不夠恰當。他曾參與福鑫肉業與雨潤投資的相關會議,“縣裏一直就想著怎麼盤活福鑫肉業,招商引資找來了雨潤,卻是以稅抵購。”他指出,協調會議上提到的是,福鑫肉業的設備和廠房等全部讓雨潤 “白用”,“雨潤新廠交的稅,什麼時候交夠福鑫肉業的資産價值,什麼時候給它(指雨潤)。”
南樂縣畜牧局一位不願具名的負責人向記者更詳細地解釋了這樁交易,“基本屬於政府把原來那個企業買下來,然後交給雨潤運作。”他指出,當初想讓雨潤直接把福鑫肉業買下來,但雨潤認為一次性投入太大。南樂縣只好選擇先將福鑫肉業買下來,提供給雨潤使用經營,此前福鑫肉業已經做過評估,如此就由南樂縣政府給予收購價款。
不過,南樂縣政府要求分期支付收購價款,“不是立馬給原來的投資方,而是用幾年時間逐步給它。”
南樂縣政府這筆收購價款來源於雨潤日後上繳的稅款。“福鑫肉業的廠房、設備,雨潤可以使用,一旦開工就肯定要上繳稅款,上繳部分政府就要返還給福鑫肉業原投資方,用稅款去補那筆收購。”
雨潤接手福鑫肉業已近一年,再生産進展緩慢。該官員表示,“政府在其中許諾了,雨潤也在進行整修,就肯定要生産。”
調查樣本③:雨潤巴東
屠宰量不到規劃的一成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簡單梳理雨潤在湖北的投資路徑後發現,自2006年至今短短幾年裏,雨潤先後與巴東等湖北省內十幾個地方政府簽有投資協議,其中大多為生豬屠宰項目。但現實情況並不像當初規劃的那般美好。
4月下旬,記者在雨潤最早投資地之一的鄂西巴東實地調查發現,由於上遊生豬供應不足,雨潤在當地的實際屠宰規模僅為最初設計的十分之一左右,承諾的養殖項目則被擱置了近3年。
雨潤旗下的巴東百順養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巴東百順)號稱整個鄂西恩施規模最大的生豬養殖場。公開資料顯示,巴東百順是由雨潤集團恒興肉類食品公司投資3000萬元興建的,屬巴東縣重點服務企業,“2007年,巴東縣政府與雨潤集團達成協定,在巴東建一個5萬頭規模的生豬養殖場。”
雖然協議簽訂已近4年,可當地村民在自己被徵用的土地上依然沒有看到一頭豬的影子。在四面環山的一塊空地上,巴東百順養殖場大門緊閉,圍墻內的荒草叢生,只有幾座簡易的養殖棚,棚內均是空蕩蕩一片。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找到了一位自稱是雨潤方面的陳姓男子。據他介紹,各種原因導致了工程延期3年,“養豬起碼要等到明年”,具體什麼時間尚不得而知。
根據規劃,擁有5萬頭生豬養殖規模的巴東百順原是山下一家名為巴東恒興肉類食品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巴東恒興)的配套企業。和巴東百順一樣,在恩施自治州赫赫有名的巴東恒興也是雨潤在該地投資的一家專門從事生豬屠宰的加工企業,“項目設計規模為年屠宰生豬120萬頭,第一期為年屠宰加工生豬50萬頭,實現年銷售4億元,實現利稅3000萬元。”
但是,從當地政府部門退休後任巴東恒興外協經理的孫德記對記者坦言:“我們原來規劃的年屠宰量是120萬頭,後來減少到50萬頭,現在實際年屠宰量連這個數字也達不到。”據他提供的資料顯示,2010年巴東恒興屠宰加工生豬107228頭,實現銷售收入12593萬元,上繳稅收81萬元。
一方面是旗下屠宰企業産能嚴重不足,另一方面是當年規劃的養殖項目遲遲未能成為現實。對此,雨潤方面負責人的解釋是,由於徵地過程中出現一些變故。也有輿論分析認為,這正是雨潤模式存在的問題,“一方面有地方政府的補貼誘惑,大肆擴張屠宰規模;另一方面卻不重視養殖,上遊生豬生産規模跟不上,僅依賴外購,將對其産生極大壓力。”
提及雨潤旗下兩家企業的實際情況,熟知雨潤巴東項目的畜牧局長余生安顯得有點不那麼高興。
“這個是縣政府在2006年招商引資的一個項目,原本設計的屠宰規模是120萬頭,可一直到現在還是沒能把它做大。”余生安説。而對於當年雨潤雄心勃勃的5萬頭養殖項目,他表示:“我們縣裏先期有一定的投資,現在搞了3年多也還沒有搞起來。”
巴東縣畜牧局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也表示:“當時和縣政府是有簽訂協議的,説是要搞120萬頭的規模,目前一頭都還沒有養起來。那麼大的企業應該有錢,我們每次跑過去談,他們總是説會搞起來,可一年又一年,就這麼拖到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