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海通7.14億資管進賬有玄機,中信自營收入一騎絕塵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03日 05: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理財週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今年一季度券商理財新增53隻産品,規模增加417億元,如坐上高速行駛的列車

  理財週報券商實驗室研究員 錢文俊/文

  回歸和激活投資能力,不斷提高投資收入佔比,是106家券商無法回避的行業問題。

  資管、自營,最能反映一家券商的投資能力。前者代客私募理財,賺取管理費業績提成;後者考驗己方權益投資才能,贏得歡喜。

  理財週報盤點2010年券商投資能力。自營業務上,中信、廣發、海通排名前三,資管凈收入方面,海通狀元、光大榜眼、東海探花。

  一年新增98隻券商理財産品,

  現存産品平均規模5.88億

  4月27日,宏源證券獲准設立規模上限50億份的資管計劃;4月28日,發行不到一個月的“廣發理財5號”成立,募集48億;4月29日,中信證券第8隻理財産品“中信卓越成長”持續旺銷……

  目前1500多億的規模,已經不能滿足券商理財胃口。2010年是券商資管業務的春天,這一年,新增23家券商開展資管業務,資管業務規模和産品數量增長迅猛。

  截至去年年底,市場上所有券商集合理財産品份額1091.94億份,資産凈值1130.91億元。計有53家券商192隻集合理財産品運行,平均每只資金規模5.88億元。而僅僅一年前,券商理財産品僅有94隻,資産凈值僅352億元。

  去年,海通、光大資管凈收入排名第一、第二,分別是7.14億元、6.6億元。截至去年底,海通擁有4個理財産品,規模11億元。海通去年年報顯示,其資管業務收入涵蓋了母公司資産管理費以及旗下合併報表基金公司管理費收入。海通母公司資管分定向和集合兩塊業務。其中,定向資管管理費收入89.5萬元,集合資管管理費收入1708萬元。此外,海通旗下海富通基金、海富産業投資基金、海通國際控股基金管理費收入6.96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中信證券資管收入的會計處理方式。中信合併報表顯示,其資管收入與旗下基金管理費收入並列,中信“受託客戶資管凈收入”是1.8億元,遠遠高於海通“定向資管+集合資管”收入之和的1797萬元,而中信的“基金管理費”收入高達33億元。

  光大證券2005年發行了國內首只券商集合理財産品———光大“陽光1號”,得益於先發優勢。去年年底,光大證券共有8隻理財産品,凈值98億元,規模僅次於中信。

  老牌券商國泰君安,開展資管業務不遺餘力。去年上半年,國泰君安資産管理子公司在上海浦東正式成立。截至2010年12月31日,國泰君安擁有理財9隻理財産品,資産凈值84億元,規模位於光大之後,排名第三。

  總部在東南沿海的東海、浙商證券,依託江浙富庶的民間資本,近年來資管業務也大顯身手。資管收入分別排名第三和第四。中信證券位列第五,華泰、廣發、國信分列八九十。

  今年一季度,券商理財新增53隻産品,資産規模增加417億元。中信4隻,國泰君安3隻……券商理財,已如坐上高速行駛的列車,風馳電掣。

  中信自營收入115億元增長2.36倍,

  中信金通萬聯強勢上位

  從3200點到2700點,2010年表現不如人意的A股市場,讓各大券商的日子過得都不滋潤。全年行業總收入1911億元,下降7%,行業凈利潤776 億元,下降17%。

  15家上市券商中,除了中信證券和宏源證券外,其餘13家券商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券商大佬中信並沒有受到行業整體低迷的影響。據理財週報券商自營業務排行榜,中信證券2010年實現自營收入1150060萬元,同比增長2.36倍。其中投資凈收益為1095979萬元,公允價值變動凈收益為56509萬元,排名第一,較排名第二的廣發證券多出942094萬元元,其收入規模是排名第三的海通證券的10.6倍,可謂一枝獨秀。

  究竟是什麼願意讓中信的自營業務遠遠拋離其它對手?除了幾次融資積累下來的凈資本優勢,中信的自營業務還有其它成功的原因嗎?

  “除了擁有實力不俗的團隊,中信的自營投資風格偏向激進卻造就了它的成功。”某行業分析師對理財週報記者表示。

  據天相投資研報,2010年中信大幅增加權益類投資規模,2010年末公司權益類投資達到260億元,較2009年末增加了86億元。2010年末,中信權益類投資增加19個百分點至50.55%,債券投資佔比下降17.9個百分點%。

  激進是雙刃劍。“激進”標簽附身多年的東方證券,2010年實現自營收益106191萬元,僅比位列探花的海通證券少1999萬元,更是排在了老牌券商國泰君安和申銀萬國之前,可謂成績不俗。但回顧東方證券“自營史”,其2008年自營巨虧20多億,一舉葬送了其當時的上市夢想。

  出人意料,小券商中信萬通和萬聯證券躋身自營排行榜前十位,而大券商諸如光大、銀河、國元卻排在20名之後,國信更是位列38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