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01日 17: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5月1日電(興越)針對近期為社會持續關注的菜價問題,“五一”前夕筆者前往山東壽光深入産地和大型物流中心,了解蔬菜市場的各流通環節,跟蹤採訪了蔬菜從田間收購至運達北京批發市場的一系列過程。
4月28日00:00 山東濟南國際機場——壽光縣
從濟南到壽光的路程大概2小時左右,沿路有許多貨車連夜趕路。經觀察,大都是河北及山東本省的車輛。
4月28日 04:11 抵達中國壽光農産品物流園
物流園裏的菜農
淩晨4點的天色很黑,但已有許多農民拉著蔬菜進場交易。
據壽光農産品物流園有限公司經理張南介紹,物流園共有6個交易大廳,1號大廳交易本省蔬菜;2號大廳為壽光當地蔬菜;3號和4號大是外省蔬菜;5號和6號大廳是“落地菜”。所謂落地菜就是直接可以卸在地上的蔬菜,如土豆、圓蔥等。來自壽光以及全國各地的蔬菜集中在這裡,再發往全國各地。
2號交易大廳的門口擠著不少農戶,他們將載滿蔬菜的貨車開到一塊固定區域進行稱重,蔬菜賣完後再進行空車二次稱重。兩次稱重的重量差即所售蔬菜的總量。工作人員根據菜農對於每斤蔬菜的報價,計算出交易額,收取交易額的1.6%作為管理費。
家住青州市東夏鎮姜家村的王洪慶今天拉來的是大白菜。談及銷售情況,他説每斤大白菜售價為8分錢左右,人工費需要3分到4分錢,“去年這時候一顆白菜能賣6塊錢,今年是4毛!”自4月20日起至今,王洪慶一週賣掉3萬斤大白菜,差不多是一個棚的産量,投入4000到5000元,僅僅賣得的1400元。“我連成本都收不回來啊”,他無奈地説。
二次加工的成本
在壽光物流園,很多批發商從農民手裏收購了蔬菜後,直接拉到倉庫進行二次加工,然後包裝並裝車。劉美琴就是一名批發商。她正忙碌地指揮一群工人將不同種類的蔬菜進行包裝,旁邊停著一輛大型貨車,準備將裝好的蔬菜運往瀋陽。據她介紹,每天都有約5萬斤蔬菜運出,從壽光到瀋陽的運費從去年的6500元漲到了7000元。雖然政府開通了“綠色通道”,但油價的上漲使得運輸費升高,人工費也從去年的每天80元漲到了100元。在物流園租用倉庫也是一大筆費用,每年租金為1萬元。總體來説,平均每斤蔬菜的的包裝、人工、運輸成本大概在0.4元左右,“冬天需要更貴的箱子”,劉美琴説。
説到利潤,她皺了皺眉頭,“整體行情不如去年,今年最好的一車是在過年期間掙了5000元,從正月十五之後就開始賠錢。”
4月28日 14:50 壽光市聖城街道東石村莊園
“成本增加 菜價沒漲”
農民沈子龍種了10多年茄子,他有三個大棚。在這個村大概有180戶農民,平均每戶有兩個大棚,幾乎全都在種茄子。去年茄子的收購價為每斤2元左右,今年下降到1.5元。雖然價格降了,但是這個村有經紀人能夠長期聯絡到批發商收購,所以不愁銷路,平均一個棚一年也能賺2萬塊左右。雖然掙得不多,但是跟那些沒有固定批發商來收購的農戶相比,收入還算穩定,也就沒有考慮過種別的蔬菜。
聊到種植成本,沈子龍説,每個棚年投入大概4000到5000元,這還不算最初建棚時的投入。隨著物價上漲,投入也在增加。例如用來保暖的草簾子,去年的價格是4.8元一米,今年漲到了7元一米。物價漲了,成本增加了,但菜價沒漲,是眼下的大問題。
經紀人的角色
在東石村莊園筆者遇到了替沈子龍這些農戶聯絡買家的王瑞紅,她自己在種菜的同時也扮演著經紀人的角色。一般在批發商來收購的前一天,她會通知菜農們將茄子摘下來裝箱,第二天一早統一拿到東石村一個小型交易市場,“今天早上剛賣了8000斤”,王瑞紅説。她和這些批發商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幫助村民打通銷路的同時也賺點仲介費,大概每斤3分錢。無論菜價高低,仲介費都沒有變化。
山東省商貿廳市場體系建設處王洪平處長説,這些農戶基本是以銷路為先,重視的是長期客戶,寧可少賺也不能丟了客戶。
由於經紀人的存在,這些農戶形成了一個小規模的組織,但還不能算真正意義上的農業合作社,缺乏技術上的指導和種植統一標準。從本質上説,還是一家一戶的分散種植。從長遠看,蔬菜生産還需向組織化、規模化發展。
4月29日 00:45 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
“一趟只賺700塊”
筆者跟隨了一輛從山東壽光物流園開往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的貨車,車主李成浩是山東壽光人。他算了算運輸過程中的成本:去年1000元的油費今年漲到了1500元,除自己開車外還要另外一個司機,工資也由去年的每月4000元漲到了5000元,支付給物流園信息費則有200元。老闆陳昌有支付給他的運費是3000元。整個算下來,辛苦了一整夜,一車也就掙了700多元。
“批發商不得不賣”
批發商陳昌有説,除了運費3000元,他還要支付新發地批發市場進場費800元,在途中的超載罰款也由他承擔,加上在新發地所雇的小工勞務費,每斤蔬菜他要加價0.3元才能保證不賠。但最近市場不好,就算加個0.1元也不得不賣。
來陳昌有這裡進貨的李大姐是所謂的二級批發商,她以每斤1.75元的價格購買了20箱茄子,再將這些茄子拉到岳各莊批發市場售賣,賣價為每斤1.9元,利潤為每斤0.15元。
菜價下降原因何在?
北京新發地農産品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數據顯示,4月28日蔬菜價格的加權平均數為每斤1.02元,較去年同期的1.46元下降30%。其中一些品種的蔬菜價格降幅較大,如大白菜由去年的每斤1.03元下降至0.22元,降幅高達78.6%;菠菜由去年的每斤0.9元下降至0.25元,降幅為68.9%;芹菜由去年的每斤0.8元下降至0.28元,降幅為65%。
究其原因,北京市新發地農産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玉璽分析説:“這就是很簡單的市場經濟原理,供大於求。”
為何出現供大於求呢?張玉璽説,除去氣候性因素造成本該由南至北逐漸上市的蔬菜一下子集中上市以外,最主要的問題就是我國蔬菜生産銷售的“小生産、大流通” 現狀,分散的農戶自身並不會分析市場反饋回來的信息,同時又得不到科學的信息指導,“前一年哪種菜賣的價錢好就種哪種”,這種盲目生産是導致蔬菜滯銷,價格下跌的根本原因。
4月29日 03:10岳各莊批發市場
二級批發市場的作用
岳各莊批發市場是北京8個二級批發市場中的一個。淩晨三點,交易已經開始,每天早上的四、五點鐘是交易高峰期。據岳各莊批發市場經理白峰介紹,這裡的菜一部分來自於新發地,一部分是直接從産地運來。與新發地不同,像岳各莊這樣的批發市場所體現的是“配送”功能,實現進棚交易,固定攤位。無論是菜販還是飯店食堂,都可以很容易的在這裡找到所需的蔬菜。新發地批發市場由於場地太大,並且貨車停放不固定,在少量購買多樣蔬菜時較為不便。
由此看來,一級批發市場和二級批發市場各有其功能,並不能相互替代。
“最後一公里”真是暴利嗎?
就筆者一路跟蹤來看,從田間地頭,經包裝、運輸至一級批發市場,再到二級批發市場,每一環節的利潤都不算高,從蔬菜流通上看也都是必不可少的。從二級批發市場到消費者手中則經歷了小菜販——也就是所謂的“最後一公里”,菜價又增加了一部分。針對最近社會關注的“最後一公里”的暴利問題,筆者採訪了相關專家。
北京八里橋農産品中心批發市場有限公司總經理趙爾烈説,菜販多是來京務工的外地人,為了生存,他們在京生活成本自然要加進菜價中。菜市場的攤位費、房租、人工費都在不停地上漲。一般來説,一個菜市場所輻射的範圍是有限的,供應區域的半徑為步行15分鐘的距離。而在相對固定範圍內,購買量也是一定的。當攤位費和房租上漲時,為了維持生計,菜價自然也要跟著漲。
問題如何解決?
針對當前蔬菜出現的價格波動,我國政府出臺政策,號召各大超市等加大力度採購“賣難”蔬菜,就短期來看,這的確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農民的損失,但並不能幫助農民實現長遠意義上的增收。
若要解決根本問題,有兩大關鍵:一是從生産入手,改變體制,儘快將一家一戶的分散種植轉為有組織、有規模的生産,大力發展農業合作社,將分散的農戶聯合起來,實現“大生産、大流通” 。政府則應為農民搭建信息平臺,收集對全國蔬菜産銷的信息,分析並指導農民進行科學種植,避免盲目生産帶來的浪費,保護農民利益。二是要加強發揮政府職能,減免批發市場、零售市場的租金。據趙爾烈介紹,我國在建和擴建的批發市場約1000多家,不少房地産商涌入經營,為實現盈利而上漲攤位租金。政府應加強調控力度,將蔬菜批發零售作為公益性事業來經營,建立蔬菜價格穩定體系,保證菜販和消費者利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