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謝百三:改革開放以來的六次通脹及其治理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30日 14:3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金融投資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兼談本週股市

  復旦大學金融與資本市場研究中心主任 謝百三(微博專欄)教授

  從2005年到2008年的第五次通脹,究其根本原因,還是中國較長時間實行了相對寬鬆的貨幣政策,同時世界貨幣的發幣國美國也不負責地濫發貨幣所致,正是他們引致了通脹及房地産市場的長漲不跌及給這兩次通脹埋下了隱患。

  雖然中國時松時緊地變換著貨幣政策,比如有時貨幣政策也極緊,如從2007年10月中旬到2008年夏,中國實行了“適度從緊”(實際上是“極度從緊的貨幣政策”),竟然採用了額度制的管理方式(在西方經濟學中,稱之為“窗口指導”),結果,從那時起,幾千萬家中小企業及幾萬家大型國企,資金極緊,江、浙民間貸款利率高達20—30%,一些企業不得已而大拋股票。中國股市從6124點向1600點狂跌,房地産市場價格也跌20%。

  但一旦出現了經濟總體下滑,中國立即轉向適度寬鬆貨幣政策,2008年下半年發現經濟冷卻後,採取了以下措施:

  1、財政投資大增,2009年突然增投4萬億。2009年,面對世界金融海嘯,中國決定擴大內需,財政緊急投資4萬億,重點是向鐵路、公路、橋梁及各種基本建設(鐵公基)。此舉得到世界各國好評,世界把希望的目光投向中國。然而,貨幣財政政策一下從從緊變從寬,從緊縮變擴張。與4萬億配套的後續資金,在幾年中,起碼有4萬億以上。

  2、2009年,新增貸款9.59萬億,為建國以來之最。為了戰勝國際金融海嘯帶來的影響,中國2009年以很寬鬆、很低的利率向企業、民間貸款。這一來,經濟是從調整到再擴張,很快又重新抬頭往前衝,房價卻一下子上來了。

  3、此外,多年來,中國大部分時間自覺或不自覺地、主動或無奈地實行了較為寬鬆的貨幣政策,從宏觀上,長遠上來看,中國貨幣政策經常處於寬鬆之中:一是國內經濟高速增長之必須;二是人民幣升值,外匯佔款越來越多。因為,中國是人口大國,經不起經濟長時間蕭條、失業人口大增的打擊,只好服從經濟,投放貨幣。

  請看:

  1999年我國的M2為11.9萬億;2011年4月,M2約為75.8萬億(1984年,我國城鄉居民存款為1200億元,現在為30萬億元)。1999年,復旦附近的房價為4000元/m2,現在為3萬元/m2,房價走勢與M2增長的幅度完全同步。而這也是通脹的頑強到來,埋下了禍根。此外,至今,美國的M2僅為其GDP的60%,而我國此數據一直大大高於美國。1999年我國GDP為8.9萬億,M2/GDP=1.33倍。2007年GDP為26.5萬億,M2為40.33萬億,M2/GDP=1.5倍。2010年底,我國GDP統計為39萬億,但各省加總為43萬億,而現在我國的M2已達75萬億,則M2/GDP為1.74倍。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通脹總有一天會頑強地不可抗拒的爆發出來。早些年,由於大中城市的房地産調控不力,不停地上漲,吸納了大量流動性,因此,通脹問題被掩蓋起來了。而現在房價被嚴厲調控,大量的錢——貨幣就從CPI的管道冒了出來,成為顯性的了。這是第五、六次通脹形成的最根本原因。

  【本週股市:到週四,出現五連陰,一直跌達2887點,使人不寒而慄,其中B股在週三、週四出現多個跌停板,如耀皮玻璃B股竟從0.92美元跌到0.78美元,僅合5—6元人民幣,而A股還高達17元多。此外,各種股票都出現大跌,,如包鋼股份從6元漲到9元又跌到7元多。此外,中小企業板、創業板也跌幅慘重。最令人驚愕的是新股大多數破發。47元的龐大集團,中簽率高達22%,中一個虧9000元—1萬元人民幣;另一個38元的新股,一開盤就跌5元。新股這麼大面積破發是20年中國股市歷史上從未發生過的。人們一致結論:打新股風險大於二手股,二手股還很難一下子跌20%的——這就是所謂的新股改革成功之局面。試問全世界何國何地有新股連續大面積虧損、破發的嗎?這完全是可以避免的(如採取美國式競標定價或公示一個指導價區域等)。管理層的某些人指導思想一定要改變,所謂破發越多越好,一個好端端的中國一級市級有可能變為臭魚爛蝦和被核污染過的市場,令人極為痛心。新股不好,二手股能好嗎?貨幣政策從緊,準備金率高企,加上月末資金緊缺是這次股市下跌的內因,而新股大面積破發是誘因。週五股市略有回暖,但人們依舊沉浸在虧損的痛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