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二級市場利得稅或長期不徵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30日 14:2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信息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古禪

  本週B股市級一度遭受重創,個股紛紛跌停,而流傳的消息竟然是“將對B股交易徵收資本利得稅”,離奇的傳言引出了“那麼A股要不要徵”的擔心,實際上在很長的時間內A股二級市場將不會徵收資本利得稅,B股更沒有徵收的必要。

  只要重溫歷史就知道原因所在。我國台灣地區早年為了抑制股市瘋狂投機,一度由當時負責經濟的郭女士宣佈徵收利得稅,臺股隨之暴跌進入熊市,因保密連郭女士先生的股票都深度被套。世界各地負責證券的領導人都以此為戒:不能在高度保密前提下突然宣佈徵收股市新稅賦,尤其是資本利得稅(即所謂不能半夜雞叫嚇壞小孩)。但出於法律的嚴肅性,只能説免徵或長期緩徵,而不能稱不徵。世界上少量徵利得稅的股市,也配套有減稅條款、先徵後退條款。

  上周 “創造出”B股利空者大概是境外人,動機可能是對人民幣加速升值的提前反映,也可能是A股做空後把B股餘額出清。還有少量的可能是配合對A股的刻意做空,利用B股暴跌製造強大的心理衝擊。國際社會數月前對境內的做空行為加劇,特別是上周是重要結算日。由於這種國際因素的存在,B股被再次做空的機會依然存在。公開披露顯示若干上市公司參與“對賭”行為,從形式看可以對賭“能否上市”也可對賭“復牌後是否幾跌停”,當然也會對賭“股價是否跌至某元”。如此對賭合約的存在,將使得貌似不可能發生的事情隨時出現在資本市場中。

  之所以稱長期不會對二級市場徵收利得稅,是因為對一級市場原始股東的巨大利差存在徵稅可能,這項政策當初是為了減少“大小非”套現壓力而設立的,功能類比于“大宗交易”的規定。國稅總局對個人以“評估增值股權”參與定向增發納稅,原因是其支付已經是“準貨幣”,跨越了“股權”的界限。如果套用印花稅,納稅很少;假如用面值或者原值算也少,但評估增值隱含了一二級市場的驚人差價。

  近期沒有直接針對股票市場的利空。新股大量破發,特別是本週龐大市場“申購五中一”後“中一簽虧萬元”,一級市場潰敗倒逼二級市場。也應了本專欄多次強調的“一級市場無利可圖之時,便是二級市場危機四伏之日”的觀點。這將促使管理層對新股IPO定價機制進行深刻反思,特別是對參與網下區間定價機構的行為作出監管,防止海普瑞、華銳風電的高定價再次出現。

  B股暴跌原因有一説是對國際板推出的反應。但此説的前提是國際板新股定價低、掛牌價低以至影響B股。可是説不定國際板依然是“三高”,誰説總盤子大就低價,中國石油總盤子不大嗎?申購機制不改革,推出“宇宙板”也同樣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