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29日 22:4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華夏時報
左小蕾(微博專欄) 中國銀河證券首席顧問
第一季度剛剛發佈了9.7%的經濟增長率。我們分析的是平穩較快增長,它延續了去年第二、三、四季度9.6%、9.7%、9.8%的增長,這個數字非常平穩。而且是國務院發改委信息中心跟蹤計算的中國9.5%-10%的潛在增長率水平,它在現階段是9.7%。在潛在水平上的增長具有平穩性、穩定性的。
從全世界各大機構對各國的經濟增長預測數據來看,各國在全球經濟危機以後的復蘇出現了分化,但一致看法認為中國是全世界復蘇最快的經濟體。從這個數據來看,這個增長速度是平穩正常的。但通貨膨脹是一個問題。第一季度平均有5%的通脹率,以後可能還有很多的變數,因為它的形成因素非常複雜。通貨膨脹本身就是經濟不平穩的最重要因素。現在有一套組合政策進行通脹管理,國內外的壓力仍然很大。我們認為如果給出我們對國內外形勢的判斷以及對通脹壓力的分析和判斷,假定政策管理效應能夠到位,今年如果能夠把通貨膨脹的形勢控制在5%以內,我認為還是可承受的水平。因為可承受、不可承受是與收入增長相聯絡的。第一季度的收入增長是12.5%,所以説應該是可承受。
易憲容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各地的城市化建設在快速發展,與北京市2005年、2006年的狀態相似。前幾天我去湖南永州,那個地方是偏遠地方,但有很多高層建築,很多小城市都是如此。此外,今年有幾個重要的數據。第一,投入的增長和房地産開發的增長延續原來的水平。投資增長25%是沒有問題的;第二,我們整個形勢比前兩年好得多;第三,民眾的消費水平提高很多。
從整體情況來看,有兩個問題。一個是通脹壓力比較高,第二是房價能不能調整。如果房價可以調整,CPI保證5%,未來經濟仍然能保持很好的增長勢頭。就目前而言,經濟增長態勢,保持10%的增長速度是沒有問題的。我認為今年經濟仍然處在比較好的上升軌道。
李義平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調整經濟增長方式,溫家寶總理在今年的兩會上提出要將經濟增長速度調整到8%,“十二五”規劃提到將增長速度調整到7%左右,重點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經濟增長速度過快、過熱和CPI的上漲,都表現為過熱了就是通貨膨脹。
我説它不正常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它們不是市場拉動的的,是政府推動。首先是政府政策存在某種程度的失誤,實行過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直接導致經濟的快速增長和通貨膨脹。本來市場經濟的體制和機制,可以強制性地創新、強制性地破産、強制性地擠出快速發展之後的泡沫。但是,面對經濟危機,中國政府在全世界率先提出大量的實體經濟反應過度,9%的增長速度直接是過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造成的。各地方政府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理解為上項目。在這一輪的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各地政府認為沒有上項目就是沒有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依然大幹快上。地方政府不怕重復建設,不怕舉債,不怕破産,還債的是下一屆政府,地方政府不可能破産。所以只要不是適當的拉動,這樣的經濟增長就沒有質量。僅僅縮緊銀根,這樣的政策也是不足以解決問題的。目前的經濟發展雖然快,但是不正常。
水皮(微博專欄) 《華夏時報》總編輯
我們的財政收入常年兩倍於GDP的增長,要説不正常,這是最大的不正常。但話講回來,存在是合理的。這種不正常,背後不是經濟因素,有體制的因素,一時半會可能改不過來。我們就説經濟增長跟通脹的關係,大家一説通脹,都非常反感。實際上通脹有一個溫和通脹與惡性通脹的區別。如果沒有溫和通脹,經濟增長根本就沒有動力資源。各位生産的東西,價格都不漲,你怎麼可能有再生産的動力呢?你拿什麼擴大再生産?我想價格上漲是經濟增長的前提。説到價格,我倒是對今年的通脹並不太樂觀。有幾個因素。油價去年一年一直在80-90美元之間波動,今年的波動幅度顯著加大。今年春節之後最低到過85美元左右,現在已經達到112美元左右,波動超過25%以上。後果是相當嚴重的。發改委最近又對成品油提價,現在油價提升,其他商品可不可以提價?我們做了很多約談,希望不要漲價。油價可以漲,電價可以漲,水價可以漲,但你們生産的東西不能漲價。這可以持續嗎?我覺得持續不了。原油價格還是短期因素,因為有地區政治的問題。
中期因素是糧價。油價去年在10美元之間波動,糧價是在一倍之間波動,糧價創歷史新高,指日可待。糧價不是受供求關係影響。是世界上多了50億人口,糧食不夠吃了?不是的,而是受氣候影響,拉尼娜氣候是中期問題,不是一年、兩年的問題。去年剛開始,影響的恰恰是全球的幾個産糧帶。今年,中國北方氣候異常,跟拉尼娜現象也有關係。這是一個中期因素。糧價翻倍,其他的東西都不讓漲價?我覺得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