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治理食藥品安全亂象須用重典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28日 17: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重慶晨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重慶晨報評論員 王方傑

  編者按:就在上周,本報今日時評版連續三天對食品安全問題發表了評論,對食品安全存在的種種弊端進行了剖析和鞭撻,引起了讀者的強烈反響,很多讀者來信,為打擊食品安全犯罪建言獻策,4月26日,重慶市公安局召開新聞發佈會,宣佈將像打黑一樣打擊食品藥品安全犯罪,成為輿論焦點,百姓拍手稱快。從今天起,本報將繼續重點關注這一話題,為營造自身食品安全盡到媒體的綿薄之力。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當老百姓的“飯碗”頻頻受到威脅,傳統的打擊方法已經産生“耐藥性”,是該用重典的時候了。

  最近3年,食品藥品問題不斷曝光,此起彼伏,大有“你方唱罷我登場”之勢。從三聚氰胺到問題牛奶,從瘦肉精到染色饅頭,從化粧豬肉到腐爛香腸,從毒豇豆到毒豆芽毒粉條毒血旺,食品安全已經到了人人自危,岌岌可危的程度,如果再不下大力氣整治,後果很嚴重!

  食品安全問題頻繁被曝光,從某種角度上反映出中國在轉型期的社會陣痛。反映出從基本溫飽到逐漸小康的轉型過程中,傳統的食品藥品生産監管體制已經受到嚴重挑戰,急需尋找出新的辦法解決新的問題。

  那麼,食品安全問題頻發的根源在哪?常規的原因無非這樣幾個:食品生産商利欲熏心,道德缺失;食品安全犯罪成本太低太輕,對問題食品企業缺乏震撼;多部門監管相互牽制,責任邊界不清,管理流於形式。比如工商部門只管生産經營資格、農業部門只管原始農産品的生産安全、商務部門只管流通環節、質監部門只負責食品生産中出現的質量標準問題等等。

  筆者認為,除了上述原因,造成食品安全最重要的痼疾還是缺乏獨立的監管、執法、打擊體系,從食品企業的準入到流通,最後進入百姓餐桌,缺乏一套科學完備的“食物鏈”安全認證體系。特別是對於生鮮食品,包裝食品,沒有科學檢測標準,老百姓無法判斷,吃到肚子裏後才有人站出來説吃不得,嘔吐洗胃都來不及了,這豈止傷身,還傷心啊!特別是有些添加劑,可能在一定劑量下無害,但超過一定量就會有危險,這個科學標準又由誰來把握?

  此外,對國民的食品藥品安全教育還處於初期階段,我國食品工業科學技術含量較低,地方利益保護等,都是目前急需解決的重大問題。吃什麼,怎麼吃,如何判別問題食品藥品,大多數人缺乏常識,缺乏統一標準,導致百姓“顧嘴不顧生”的亂吃。

  公眾對食品安全問題的憂慮,食品企業的誠信遭遇重大危機,已經到了非治不可的程度。在這個時候,重慶採用雷霆手段,像打擊黑惡勢力一樣打擊食品藥品犯罪,並長期保持高壓態勢,這不僅是對百姓安全的堅強守護,也是對正規參與市場競爭食品企業的有效保護。

  最重要的,重慶還將為全國打擊食品藥品安全犯罪探索模式,積累經驗,種好這塊“試驗田”,讓全國人民充滿期待。同時,也需要借鑒打黑經驗,發動群眾,依靠群眾,從重從快,依法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