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人民時評:幫菜農要防越幫越忙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28日 06: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張毅

  菜農的燃眉之急要解,但要謹防釋放錯誤市場信號,當心行政干預失當,導致“越幫越忙”

  菜價問題讓菜農傷心,政府“鬧心”。連日來,有關部門積極協調産銷對接,地方政府發動企業加大收儲,號召市民購買“愛心菜”,有的地方還給菜農臨時補助,緩解了不少賣難問題,讓菜農感受到了絲絲溫暖。

  然而,面對各方的“焦心”,要特別提醒的是:燃眉之急要解,但要謹防釋放出錯誤的市場信號,當心行政干預過度,導致“越幫越忙”。

  在普通人看來,這輪蔬菜滯銷來得有些“突然”。一季度,人們還在為物價上漲著急,一股寒流的襲來,熱氣騰騰的菜田立即打起“噴嚏”,凍僵了農民的笑臉:山東歷城、河南中牟、湖北嘉魚、海南萬寧……“菜賤傷農”從個別品種向更多品種、從個別地區向更多地區迅速蔓延。然而,在很多專業人士眼中,這有其“必然”。

  “菜賤傷農”的根本癥結,是盲目種植,生産過剩。深層矛盾還是小生産與大市場的銜接問題。我國農産品市場放開以來,波動一直在重復上演。許多年前專家就斷言,大多數人搞生産,少數人口消費,這種局面不根本扭轉,我國農産品供求就走不出“多了少、少了多”這個怪圈。

  客觀地説,菜市“怪圈”見怪不怪。有賺有賠,在市場起伏中摔打多年的農民兄弟,有一定的承受能力;有漲有落,充分享受農業發展成果的城裏人,消費心理已日漸成熟。在此過程中,農産品供求的市場調節機制也在逐步形成並穩定。對此,相關政府部門應有基本判斷。

  以目前關注焦點最高的“流通環節”為例。一斤菜,地頭6分錢,市場6毛錢,中間三道手。“兩頭叫,中間笑”的局面實在讓人難以接受,很多人因此呼籲:減少中間環節。問題是:減幾道環?砍哪個節?要知道,這些環節或有需要理順完善之處,但其本身是市場數十年的選擇。真要少了某個環節,極有可能造成新的“腸梗阻”,引發別的問題。那樣的話,中間笑不起來,兩頭也叫不出聲。

  “菜籃子”是市長工程,不管市長以何種方式負責,都必須相信市場、問計市場。否則,行政干預多了,尤其是價格干預不當,往往造成市場信號錯亂,引發後遺症。去年蔬菜行情看漲,各方反應有些過急,一定程度上放大了市場信號,抬高了農民的銷售預期,這也是眼下蔬菜集中供應、生産過剩的原因之一。

  因此,除了應急措施緩解賣難,更需要站在為下輪“菜園子”建設和“菜籃子”工程負責的角度,釋放正確市場信號。比如,新一輪菜籃子工程應充分體現“一副擔子兩頭沉”的政策指向,既全面提高農村菜園子的生産經營水平,又有效推進城鎮菜籃子的市場功能,讓“菜園子”快樂、“菜籃子”輕鬆。

  對廣大農民兄弟來説,長期處於産業鏈底端,他們是一群“容易受傷的人”。因此,每一輪因價格波動引出的行政干預,不妨想得更週全些:為今天的農民“療傷”,為明天的農民“少受傷”甚至“不受傷”,到底能幫什麼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