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公司調查頻道 >

雙匯深陷醜聞反遭離奇唱多 研報暗藏灰色利益鏈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27日 09:2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信息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當諸如銀河證券、申銀萬國、招商證券、華泰聯合等“專業性”意見出現在你面前的時候,你是否對他們的研報充滿了信任?如果你的回答仍然是肯定的,那麼下一個悲劇可能出現在你身上。

  在跌停、停牌、復牌再跌停的循環中,雙匯事件在資本市場上引發的巨大爭議才剛剛開始。然而,與投資者與輿論的集體炮轟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諸家券商離奇唱多的做法使其被推上了風口浪尖。到底是“指向標”還是“莊托”?當市場觀察者和參與者的雙重身份在券商身上演繹之時,原本應該堅持公平客觀的調研已經發生異變,隨著證監會對中國寶安“石墨礦”事件涉及的券商“研報門”進行調查,平安證券等四家券商或將成為新規頒布後資本市場首例觸礁公司。

  雙匯暴跌中券商頻頻唱多

  “瘦肉精”餘毒未消,上周連續兩個跌停之後,本週雙匯發展股份又以接近8%的跌幅繼續讓投資者“流血”。從3月15日87.17元跌至昨日的58元,6個交易日市值已縮水172億元。

  在雙匯發展這口“深井”中,基金損失最為慘重。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末,共有164隻基金持有雙匯發展,總計達2.16億股;其中,更是有16隻基金持有雙匯發展的比例超過基金凈值的5%,而興業全球基金則是持有雙匯發展最多的一隻基金,並在雙匯“瘦肉精”事件爆發後,遭遇鉅額贖回。

  雙匯事件在資本市場上引發的巨大爭議只是個開始,就在股民和市場輿論集體炮轟之時,以券商、基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卻頗耐人尋味。在“瘦肉精”事件曝光當天,銀河證券分析師董俊峰發佈題為《“健美豬”事件不改公司長期投資價值》的研究報告,預計2011年雙匯發展備考每股收益為3.1元,維持“推薦”評級;4月1日,董俊峰再次發佈《上半年有望恢復正常水平》研究報告,將雙匯發展2011年備考每股收益上調為3.23元;4月19日,雙匯發展公佈2011年業績快報,董俊峰最後將2011年每股收益調整為3元。

  與此同時,多家就該事件寫出研究報告的券商,均“不約而同”地認為該事件的影響不大。4月18日,中投證券研究員張鐳《瘦肉精事件創造絕佳的中長期買入機會》的研究報告,表示“70元以下我們強烈建議買入”;日信證券也發佈了《雙匯發展:等待刀掉落到地上,我們再從容撿起》的研究報告,認為雙匯發展60元以下可安全介入;長江證券則建議“擇機配置,長線持有”。除此之外,銀河證券、申銀萬國、招商證券等均給出了“增持”或“推薦”評級;廣發證券及海通證券則給出了“持有”和“減持”的評級。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瘦肉精”事件前對雙匯發展出具研究報告的券商多達30余家,事件曝光後卻僅有大概8家券商出具了對此事件的點評報告,20多家券商集體失語,從側面反映出主流券商對該事件的態度。

  唱多者與利益方或有關聯

  券商在此關鍵時刻“力挺”雙匯,究竟是出於投資指引的需要,還是出於其它莫可名狀的目的?拋開保持沉默券商迥異的不談,幾家唱好的券商大多和重倉了雙匯發展的基金公司或者上市公司本身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3月16日給出雙匯發展“推薦”評級的興業證券,是興業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大股東,2010年分得了興業基金1783萬元的佣金;同一天給出“買入”評級的華泰聯合,去年底從興業全球基金的分倉中拿走333萬元佣金;而在雙匯發展復牌第一天給出“強烈推薦”評級的招商證券,同樣分得了659萬元;此外,給出“增持”評級的國泰君安,前身國泰證券曾經是雙匯發展的主承銷商;而中投證券則在去年收到興業全球租用交易單位支付的119萬元佣金。

  投資者對這些研究報告表現出嚴重鄙視,而法律界人士的看法則更為犀利。有專家表示,在雙匯事件中,有關分析師的“每股收益看漲”分析和維持“推薦”評級等舉動,涉嫌做出“確定性”判斷,並有誤導投資者之嫌。

  其實,近期在雙匯發展、綠大地、中國寶安、寧波聯合等一系列公司身上,券商分析師用各種不同的方式詮釋著這個行業醜陋的一面。而券商金股成反向指標,也早已成為投資者每年都要談論的笑話。

  此外,投資者在參考券商研報時不難發現,幾乎70%的研究報告給的投資評級都是“推薦”、“買入”及“增持”評級。另外“審慎推薦”的佔比約為兩成,最差的是“中性”,佔比大概在10%,而“減持”或“賣出”的評級,在券商研報中幾乎看不到。一位券商研究員向記者坦言,即使發現了上市公司的負面信息,也會採取一些巧妙的手法去規避,最差也就是給予一個“中性”評級。

  有私募人士在和記者閒聊時透露,目前業內已形成了“降低一級看報告”的共識,即很多時候應該對券商研報評級降級看待,“一般要打個七八折”。也就是説,如果券商研究員對某家公司給予“中性”的評級,那麼就意味著最好賣出。

  近期券商“事件簿”

  1.中國寶安“石墨礦”事件:自2010年9月至2011年2月,湘財證券、平安證券、國泰君安和信達證券先後發佈了研報,稱中國寶安控股子公司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擁有大量石墨礦資源。然而3月15日,中國寶安發佈澄清公告,對券商研報中提起的各處石墨礦,不是“予以否認”,就是以“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等方式澄清。

  2.寧波聯合“銻礦”事件:3月27日,日信證券發佈 《業績拐點“銻”升價值》的研報,稱公司土耳其銻礦的中長期價值值得期待。但來自上市公司的公告卻表明,寧波聯合從未接待過日信證券的工作調研,也從未向日信證券提供過任何未披露的信息資料,並稱“其所預測的公司今明兩年經營業績嚴重失實”。

  3.雙匯發展“瘦肉精”事件:“瘦肉精”事件曝光後,銀河證券、中投證券等多家券商離奇唱多,甚至上調該股目標價與盈利預測。

  揭 秘

  研報背後暗藏灰色利益鏈

  券商研報為何會成為一場大忽悠?到底是誰在干預他們的言論自由?他們是被機構綁架了還是根本就是合謀者?在賣方研究身後,有著一條看不見的利益鏈。

  第一條利益鏈連接著券商自營盤。由於經紀業務本身面臨著很多的不確定性,一些券商在沒有調研的前提下發佈利好的報告,引起股價大幅變動,往往是受利益驅使。以上文提到的寧波聯合為例,在發佈研報的同時,日信證券公司總部連續三個交易日位列該股名列買入的第五位,累計買入1994.8萬元,由此被指前幾日早已潛伏進寧波聯合,恰與27日發佈報告的時機頗為配合,有自導自演大肆漁利之嫌。

  第二條利益鏈連接著基金公司。據業內人士透露,不少分析師即使在調研時發現上市公司問題,在報告中卻不對公眾披露,而是要看基金臉色。一方面,分析師最渴望獲得的年度最佳分析師頭銜的投票者正是基金公司,而這一殊榮與分析師的收入和名氣直接挂鉤;另一方面,交易分倉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分析師的言論自由。因此,券商與基金公司之間普遍存在默契,對基金公司持有的重倉股不但很難給出偏空的評級,而且還要進行適當推薦,在業內已經成為司空見慣的事情。

  第三條利益鏈連接著上市公司。分析師要想成名就必須得到第一手資料,就必定跟行業的龍頭股關係非同一般,甚至與該公司管理層有著良好的互動關係。然而,如果分析師調研某公司,即使給出“中性”評級,該公司下次也很難再接受他的調研,這種無異於“封殺”的威脅,在業內頗為常見,也使得上市公司同樣成為券商分析師“不敢得罪”的角色。

  在龐大的利益鏈條中,券商越接近上市公司核心,消息越準確;而消息越靈通、平時越“聽話”,則越能獲得基金經理的信任,基金的介入也就能讓上市公司股價更好看。對於三方來説,這都是一個良性的循環,可惜的是,一般散戶的知情權卻被排除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