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27日 08:3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都市報
李華芳專欄:從陳光標(微博專欄)爭論看善心與善行
摘要:最近有媒體質疑“首善”陳光標的行跡,披露陳光標的江蘇黃埔集團盈利堪憂,甚至虧損。而之前陳在家鄉捐建的農貿市場與養老院,也實際上為陳家人控制,用於出租等營利性活動。
作者:李華芳
最近有媒體質疑“首善”陳光標的行跡,披露陳光標的江蘇黃埔集團盈利堪憂,甚至虧損。而之前陳在家鄉捐建的農貿市場與養老院,也實際上為陳家人控制,用於出租等營利性活動。
儘管微博上有陳的支持者質疑報道的專業性,例如沒有做到中立平衡,傾向性較為明顯,同時陳也在微博和央視等媒體展示各種捐款收據,以表明捐贈有跡可循,同時認為記者報道失實。在我看來,有意思的是雙方都對對方的意圖進行了質疑。但實際上,行善自然需要監督,從這個層面而言,記者的意圖沒有太多可以指責的地方。只是報道要平衡,在陳一時拒絕回應或者尚未答應回應的情況下,率先刊發報道也的確在專業表現上失色。
監督和專業,這正是我想説的公益慈善行業不可或缺的東西。有好些人大多慣於從自己的經驗出發去評價他人,因此難以理解陳的行善行為。在這部分人看來,公益慈善事業要由品德高尚的人來做,也就是最好有善心者來行善,言行一致。對於公益慈善事業的從業者,也最好無償或者低薪,這樣做慈善才是最“好”的。但這很可能只是一部分人在想象中建構起來的“好”。
拋棄對“善心者行善”的觀點,是邁向公益慈善專業化的重要一環。實際上,要將一個慈善公益事業做好,有善心者當然需要,但也需要那些只關心自己利益的專業人士,甚至還有那些所謂唯利是圖的商人。專業人士包括IT人才,在網絡技術極大發展的今天,很多公益組織採用網絡技術來進行宣傳推廣、組織活動、甚至募捐等,這就需要IT人才。尤其是當你需要與其他同類公益組織競爭同一市場份額,或者同一筆贊助資金的時候,IT上的專業性可以為你的組織加分,甚至有助於最後勝出。但這樣就需要優秀的IT人才,而要吸引優秀的IT人才,可能就需要花更多的錢。因為IT技術等專業技能的高下和該人是否更有善心之間並沒有相關性。實際上,大部分人才的專業性技能是隨行就市,與是不是一個好人之間的關係還真不大。
同時還需要消除的一個誤解是只有好心才能辦好事。實際上好心辦壞事的事情比比皆是,且不説歷史上出於好心造成的各種慘絕人寰的悲劇,單就最近的高速路攔車救助流浪狗事件而言,也有很多可以商榷的地方。動物保護主義者的善心,恐怕是沒人否認的。但其結果是否真的一個善行,則大有可疑。讓我把這個邏輯往外推一點,放到衝突更強的語境下,再來審視這“好心”,看看會有什麼結果。例如説販賣狗的商人其實資助了一家孤兒院,賣狗之所得要用於資助這個孤兒院,現在被迫折價銷售給了救狗者,使得孤兒院遭受了損失,這時候又該如何?再比如説,救狗的最後將部分“土狗”放生,名狗收養,但土狗由於未接受節育手術,可能是出於後續救助資金的問題或者其他的原因,最終導致了土狗大量繁殖。與保護動物多樣性不同,土狗大量繁殖可能最終擠壓被收養的狗的活動空間,這時候又該如何?什麼是“善行”,並非僅僅是表面的,或者短期的現象。沒有放到極端的衝突中,就很難凸顯一個善意是不是真的會帶來善行。
做一件好事,有善心是錦上添花,但沒善心並不必然意味著惡意,有些人只是想自己的利益,並不能就此認為他就是個惡人。如果一個人用善的名義,結果主要是為自己撈好處,部分旁觀者可能不屑于這樣的行徑,但似乎忘記問問那些得到幫助的人又是何種看法。
公益慈善事業需要多方的跨界合作,如果一個唯利是圖的商人希望通過行善來擴大自己企業的收益,這並非出於善心,但卻是極大的善行,理由是在他為自己獲得利益的同時,也幫助了需要幫助的人,一舉兩得,圍觀者應該給予掌聲。而公益慈善領域,正有賴於這樣並不是總是“善心”的“善行”,才能長遠發展。(作者繫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