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肖暢:監督陳光標不如監督慈善機構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26日 16:1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長江商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本報評論員 肖暢

  “中國首善被指多筆善款摻水”事件,可謂一波三折。《中國經營報》記者在調查陳光標(微博專欄)的捐款數字和去向時,發現了諸多疑問,並做了報道,引起輿論轟動。對此,陳光標保持了一段時間沉默。而在近日,陳光標開始在微博上公開回應相關疑問。另外,在昨晚央視的《東方時空》欄目中,陳光標再次回應了質疑,逐一解釋了善款的數字和用途。

  有賴央視的平衡報道,《中國經營報》的記者與陳光標就焦點疑問進行了交互質證,事情的真相越來越明晰。實事求是地説,因為“高調”之舉,陳光標所透露的捐贈承諾,與事後的答疑略有出入,最大的出入在於善款經辦機構的名稱。這也是疑問被放大的原因所在。好在,通過交互質證,通過捐款來龍去脈的仔細説明,很多疑問也就得到澄清。而且,陳光標的解釋大體上經得住推敲。

  不過,如果要全面澄清疑問,光有交互質證仍然不夠。兩方的説法需要進一步核實,仍然離不開善款經辦機構所提供的證據。但是,當央視記者一筆筆追查這些善款的數字和去向時,除了中國紅十字會等少數機構能提供詳實的信息,多數機構只是含糊其辭。

  未能全面澄清疑問,固然讓人遺憾。但需要強調的是,所謂的遺憾,不僅僅在於對陳光標的誠信問題無法充分判斷,不在於其捐贈承諾是否兌現還不能完全弄清;真正的遺憾在於,慈善機構的信息公開透明程度以及信息披露機制,是如此難以令人信服,以至於“善款摻水”疑問的核實到此就卡了殼。試想,如果慈善家並非個人原因而捲入這類信任危機當中,他們該怎麼堅持自己的慈善意願?

  讓我們繼續回到該事件當中。介入此事報道的記者認為,陳光標是公眾人物,是明星慈善家,對他的監督是合理的,也是有必要的。這話大體沒錯,但也需一分為二地看。首先,作為公眾人物的陳光標,其慈善之舉頗具眼球效應,且相信能帶動更多的企業家參與慈善事業,能引領慈善的激情,因此,媒體大加關注實屬應當。其次,慈善是個人之舉,即便收穫了公共效應,仍然屬於私人事務,其實根本談不上需要監督。本質上,媒體所“監督”的只是陳光標的公眾形象,這與“監督”明星的公眾形象並無實質區別。

  基於以上緣由,在“善款摻水”事件告一段落之後,我們應該將思考的重心轉向,落腳在慈善機構的信息機制上,而不必緊緊盯著陳光標的公眾形象。“善款摻水”事件帶給我們的最大反思應是:慈善機構需要加大信息的透明化建設,進而加快運作機制的現代化轉型。陳光標的個人誠信,可以存疑,而且不足以影響慈善事業。但是,慈善機構的公信力,卻深刻地影響著慈善事業的發展。

  調整觀察的視角和思考的向度,有助於我們脫離簡單的道德判斷。現代慈善事業,也毋需過多地在道德層面斤斤計較。現代慈善需要陳光標這樣的慈善家,但更需要現代化的慈善機構,需要現代化的慈善運作模式。否則,受到傷害的將不僅是慈善家與公眾,更是民間潛在的慈善意願,以及我們的慈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