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股票 >

新三板一票難求 單月振幅高達百倍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26日 07:5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證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現在想買心儀的新三板?幾乎沒門。”一位打算開設機構賬戶、提前搶佔新三板先機的私募人士在多方諮詢並四處碰壁後發出感慨。新三板擴容關前,幾乎所有手握新三板股票的人都在等待,他們賭的是個人投資者涌入有望帶來的炒作良機,市場成交隨之低迷和價格高漲,這讓現在意欲入場的大資金無可奈何。

  但仍有一些敏銳的資金嗅到了風雨欲來前的氣息:從幾毛到幾十元,沒有漲跌停限制,新三板股價彈性極大,恰似罌粟花,賺錢機會後面隱藏著巨大危險。

  不少資金在伺機而動,擴容前夕,是否還有機會曲線救國,潛入新三板?

  買不到的新三板

  “現在想進入新三板市場,買到自己想要的股票,是一個很麻煩的事。”上述私募人士是某中小型私募的發起人,兼任操盤手,今年初,他從媒體上得知監管層已經明確計劃在今年實行新三板擴容,“我馬上給開戶的銀河證券營業部打了電話,但發現2009年以後,協會已經不允許個人投資者進入新三板市場,只有機構方能開戶,於是我準備註冊一個公司專門進入新三板市場,但營業部工作人員給的資料卻顯示,新三板成交量極小,我想買的公司股票基本買不到”。

  對於市場上的惜售情況,擁有新三板研究團隊的西部證券認為,新三板明顯的惜售可以從市場在2009年和2010年整體成交量的下降中看出來:2010年1月至12月31日,新三板市場共成交657筆,比2009年下降27.1%;成交量為7014.7萬股,比2009年下降36.1%;成交金額為42232.64萬元,比2009年下降13.3%。一些個股交投變得極其不活躍,15家企業的全年成交僅有1筆。西部證券認為,根本原因是2010年新三板制度改革各項政策明確後,新三板即將迎來大發展,新三板公司的持股股東都比較惜售。

  “既然新三板已經幾乎明確個人投資者可以入場,流通性大大加強,新三板股價有什麼理由不水漲船高?”對於惜售行為,有掛牌企業大股東向中國證券報記者坦言,對於企業而言,最為關注的就是股價,制度的變革明顯利好之下,股東們要麼乾脆不交易,要麼就將股價抬升得高高在上,讓想入場的資金望而興嘆,“和滬深股市不一樣,新三板價格是投資者報價,或者買賣雙方協議定價,因此技術上説掛牌企業完全可以自己操縱價格,股價存在失真,這也是做市商制度推出的必要性”。

  上躥下跳

  單月振幅最高達12900%

  儘管新三板目前入場難,但巨大賺錢效應如同蜜糖般吸引著那些極度追逐利益的投資者,上述私募操盤手坦然承認,在他看來,新三板如同一朵絢麗的罌粟花,魅力十足卻容易中毒,適合高風險偏好的“賭徒”。

  從歷史成交數據來看,部分個股的價格高低點之間差價驚人,如北京時代2010年5月最高時價格曾達到16元,今年2月份股價最低時曾暴跌98%,跌至0.1元的價格;而指南針的股價從27元的高位跌至0.5元的低位也僅僅用了4個月的時間。

  對新三板的“上躥下跳”,西部證券提供的數據顯示,新三板市場的總體波動較大:2010年新三板市場全年成交均價約為6.1元;但各月的成交均價變動較大,其中最高價為11月份的9.22元,最低價為7月份的2.18元,標準差約為2.16。而個股的彈性更為驚人,北京時代和恒業時機平均漲跌分別為1062%和117.7%,在個別月份這種波動尤為突出。例如,恒業世紀在2010年1月份的漲跌達到1700%,而北京時代在2011年3月的漲跌幅度更是達到了12900%。

  “新三板投資的人為因素非常大。”2009年前就進入新三板市場的個人投資者于先生表示,投資新三板的股票必須對投資的企業非常熟悉,多數公司股價突然低迷很可能是公司與員工之間的內部交易導致的,也有可能是出現虧損導致的股價暴跌,“新三板股票的信息披露沒有滬深股市那麼完善,很多時候全靠自己跑去公司跟高管溝通甚至厚著臉皮要參加定向增發,不了解內情的投資者很容易莫名其妙虧損或賺錢,所以這個市場非常不適合散戶。”

  曲線入市

  “在股市混了十幾年,我最大的一個感受就是,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想賺錢,必須比別人早起跑一步,從B股、股指期貨的歷史就能看出來。”儘管現在仍沒找到進入市場可行的方案,前述私募人士並未放棄,準備曲線入市。

  對於計劃新入場的資金,于先生建議“多給高管和券商打電話”。按照現行規定,自然人股東有望通過定向增資或股權激勵持有公司股份,與其在掛牌市場上按報價購買,遠遠不如在定增市場提前搶籌碼。

  目前,已有不少機構投資者開始通過各個渠道潛入新三板市場。江浙地區某本土的PV/VC基金今年初專門成立了新三板基金,相關負責人王先生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這部分資金將主要投向定向增發和那些尚未掛牌的準股改企業。

  正是在這些資金的追逐下,定向增發市場也日漸水漲船高,西部證券提供的數據顯示,2010年,新三板共披露了10宗定向增資預案,募資總額5.84億元,是過去四年定向增資額的1.39倍。而在11月份剛完成第二輪定向增資的新三板掛牌公司中海陽,其募資對應的市盈率更是達到了84.8倍,超過了不少中小板、創業板新股的發行市盈率。

  “新三板的市盈率普遍高於中小板、創業板。”王先生認為,新三板市盈率高最主要在於盈利並不穩定,“如一家公司每股盈利不到一分錢,市盈率自然很高,加上新三板成交價格沒有參考意義,投資新三板企業不能以市盈率為參考指標。”他表示,他所在的新三板基金選擇新三板企業更為關注未來成長性,是否技術壁壘,業務如何,“我們最喜歡爆發性的企業,在擴容後的爆發性增長行情裏將表現兇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