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26日 07: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金融時報
趙洋
記者趙洋就在各地如火如荼開展保障房建設之際,一個擔憂卻在業內悄悄蔓延,那就是會否出現以保障房建設的名義,進行融資貸款,進而套取資金的行為。這一擔憂並非毫無道理。保障房建設由於存在巨大資金缺口,其融資大門必然受到格外關照,在融資環境收緊的情況下,這對資金需求方無疑具有強大的吸引力。
按照中央未來五年的規劃,“十二五”期間要完成3600萬套保障性住房建設計劃,預計投資4萬億元,2011年全國建設1000萬套保障房,投資需要1.3萬億元。這裡就存在兩個問題,一是保障房建設的投資巨大,二是如此巨大的投入中,除了中央財政等配套資金外,尚存在較大的資金缺口。因此,為了解決資金缺口,多種融資模式有望相繼得以探索,甚至在緊縮的政策中有望“網開一面”。各種資金需求主體因此産生或進入。
其中之一被關注的,是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去年5月26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強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管理,銀監會也多次出臺相關文件,對平臺公司貸款進行壓縮,但在收緊平臺公司貸款時,與保障房建設有關的平臺公司則得以“放行”,允許平臺貸款在有償還能力的保障性住房建設領域適度新增。正是看到這一“優勢”,不少地方政府近期紛紛成立了專門針對保障房建設的平臺公司。如近日掛牌成立的山東省青島市公共住房建設投資中心,是山東省首個保障性住房的建設融資平臺,其目的就是承擔起保障房建設的資金“蓄水池”功能,通過抵押貸款等方式,籌措保障性住房建設資金,用於支持保障性住房項目建設。而在陜西,延長石油集團已經宣佈,與陜西省財政廳合資打造西部第一家政企聯盟式的地方性保障房建設公司,新成立的保障房公司主要是提供一個融資平臺,其運營模式主要採取市場融資的方式。
另一個被關注的主體,是房地産企業。就在各地迅速搭起為保障房融資的平臺公司的同時,不少房地産企業尤其是部分上市房企,也開始“扎堆”進入保障房建設領域。據不完全統計,上市公司中的萬科、保利地産等十余家房地産企業已經宣佈參與地方政府保障房建設。
不管是地方平臺公司,還是房地産企業,進入保障房建設領域,對完成中央佈置的保障房建設任務,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但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以保障房之名進行的融資,是否會全部用於保障房建設上,這成為人們對於地方融資平臺或參與保障房建設的房地産企業的擔憂。有業內人士就曾對媒體直言,各地政府一下搞了這麼多保障房融資平臺,值得警惕,其目的可能不單是建保障房,可能會打著保障房的名目從銀行獲得貸款,用於土地開發和基建項目。
從融資渠道看,這樣的擔憂並非杞人憂天。在治理地方融資平臺以及房地産調控持續深入的背景下,地方政府融資平臺以及房地産企業的資金均受到了挑戰,而保障房建設卻有寬鬆的融資環境。不少銀行尤其是國有大銀行已經承諾,2011年將優先安排、審批和發放保障性住房建設貸款;國家開發銀行也曾表示,2011年將加大對保障性住房建設的支持力度,安排保障房貸款新增規模1000億元。因此,以保障房建設之名進行融資,可能成為不少主體最“便捷”的渠道。
在過往歷史中,保障房建設資金被挪用的現象也曾發生。審計署2010年11月發佈的一份審計結果表明,在重點調查的32個城市中,有6個城市和4個縣將廉租住房保障資金用於回購經濟適用房和工作經費等支出,共計15231.3萬元;有6個城市的34個項目利用虛假申報材料等,套取新建廉租住房中央預算內投資補助資金6129萬元。而對於房地産企業來説,資金應用更是令外人看不清楚,有業內人士就表示擔心,部分房企有可能先通過保障房項目拿到信貸資金,再挪用投入到資金緊缺的商品房項目中去,等到情況好轉後再將資金轉回保障房建設。
警惕以保障房建設之名行融資之實,其實防的是資金被挪作他用,因此,對於市場的這一擔憂,必須要有相應的制度進行約束。要讓用於保障房建設的每一筆投資、每一筆融資,都能夠真正落實使用,堅決杜絕資金被擠佔、轉移、挪用等現象,真正將其用到保障房建設上,完成保障民生和實現宏觀調控目標的重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