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25日 15:1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企業家》雜誌
文:胡舒立
此次地震會令日本經濟在未來數年更加步履艱難,對國際經濟也會造成短期衝擊,但是,它不會改變全球經濟走出金融危機陰影、逐漸復蘇的大趨勢。
震後,日本政府採取的緊急應對措施中,最引人關注的是流動性注入和資産購買計劃。日本央行連日向市場注入流動性。截至3月17日,總規模已達51.8萬億日元。在既有35萬億日元資産購買計劃外,新增5萬億日元。
不過,注入流動性只是穩定金融市場的應急措施,對刺激經濟並無直接作用。接近零的利率水平意味著日本央行在利率政策上並無操作空間。但是央行購買金融資産而放出基礎貨幣,屬於刺激性貨幣政策措施,當然也有金融穩定的作用。今後,資産收購可能進一步加碼,以體現貨幣和財政擴張相配合的政策意圖。此舉也引發了“財政赤字貨幣化”的擔憂。然而,災後重建需要鉅額資金,日本政府別無選擇。
那麼,日本財政赤字和高額債務會否引發危機呢?債務問題折射日本經濟結構性難題,解決起來殊為不易,但目前看,引發危機的可能性不大。日本的政府債務大多是內債,只要央行配合,國內債權人對政府存有信心,債務就可以一直滾動下去;而且,企業和居民擁有大量資産特別是海外資産,整個國家並無破産之憂,日本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凈債權國之一。震後資本回流,日元走強,也表明日元信用依然沒有問題。
本次地震波及的地區在日本國民經濟中的佔比較小,不過,經濟損失有可能超過阪神大地震。全球裝機容量最大的核電廠福島核電站關閉並出現核泄漏,鄰近區域的工廠也受到影響,汽車、光學儀器、芯片、電子産品和部分鋼鐵企業生産將受到影響。
短期內,日本的高端製造業出口將遭受打擊,包括機械和交通運輸産品在內的出口産品生産受到影響,這將波及亞洲國家相關産品的進口。日本震後重建工作尚需時日,以日本為最終出口地的亞洲國家,也將面臨出口銳減的窘境。
對亞洲國家來説,日本地震的短期影響尤為直接,可能持續數月。因此,亞洲國家可能被迫暫緩貨幣緊縮政策進程。儘管未來通脹仍隨時可能反彈,但是,對本國經常賬戶的監測和評估將被提到更加重要的地位。日本經濟增速放緩,如果商品價格也暫時企穩,通脹壓力暫顯平緩,亞洲各國貨幣當局可能選擇暫時觀望。
不過,災後重建創造巨大的需求,從而支撐日本GDP。市場估計,財政刺激計劃或達10萬億日元。日本本土的進口需求在下半年將躍升,亞洲經濟體的出口也將強勁反彈。短期內日元強勢和日本出口銳減,也將幫助那些擁有高端製造業的亞洲國家獲得更強的出口競爭力。
中日一衣帶水,關係密切而微妙。中國是日本最大貿易夥伴。日本在華投資的加工貿易企業將首當其衝,原料或關鍵零部件採購依賴日本的企業也將遭受直接影響。不過,“任何影響都是暫時的。”(中國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專欄)語)不容忽視的是,此次日本核事故對中國的能源政策將形成持久影響,3月16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暫停審批核電項目,已透露明確信息。
歷史表明,災害的經濟影響傾向於被高估。如果不與經濟下行週期相疊加,不與結構性矛盾爆發相激蕩,災害將只是一個事件。但願此次日本強震不是例外。
〔作者授權本刊刊載 文字摘自財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