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25日 11: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財經國家週刊
民族醫療器械企業正在尋解外企壟斷高端市場的窘境。
4月23日,中國醫療器械龍頭企業山東威高集團與中科院共同發佈了首批高技術研究計劃支持項目,首屆指南項目申報達到122項,經及領導小組的認真的討論,本屆指南得到計劃資金扶持的項目8項,涉及骨科和口腔科植入器械用的鈦合金類金屬材料、血液輸注、儲存和凈化用的高分子材料、骨科植入體表面涂層用的生物無機材料以及脊髓損傷用康復機器人和腫瘤用藥控釋試劑等。
當日,雙方還共同發佈了中科院─威高集團第二屆科研項目指南發佈,主要研發方向包括醫用材料、醫用耗材、醫療設備和生物醫藥等領域的高新技術。
“目前國內醫院使用的高端醫用耗材、診斷和治療設備以及植入治療器械和器件等主要依賴進口,是造成國內治療費用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之一。”威高集團董事會主席陳學利告訴記者,威高集團已經就上述材料和機械進行了研發。大量投産後,國産産品成本將降低50-60%”。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中國醫療器械整體技術與國外先進水平差距較大,而在一些高端産品領域,外企處於絕對的壟斷地位。
“像心電圖機、CT、磁共振等高端醫療器械基本看不到國産品牌,跨國企業壟斷了80%以上國內市場份額。”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原副會長鄭全錄告訴記者,在超聲波儀器、磁共振設備等領域,跨國企業的壟斷份額甚至超過90%,“這是事實上的絕對壟斷,其結果是價格居高不下,同時也加劇了百姓‘看病貴’的問題。”
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醫療器械生産企業約有3000家,但企業規模大都較小,市場支配力有限,而且除個別企業外,大多數高端醫療器械均以仿製、改進為主。
“如果只將目光關注于中低端市場,中國醫療器械企業的路只會越走越窄。”陳學利表示,高端醫療器械國産化不僅有利於提升我國醫療器械整體競爭力,而且可以有效降低老百姓的醫療成本。
2005年,威高集團與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合作,開發了基因重組蛋白免疫吸附柱,主要用於血液透析或器官移植所産生的排異反應,打破德國費森尤斯公司的壟斷。
此前,國內血液透析病人每次透析費用需要400元以上,全年每個病人需要6萬多元;在威高實現國産化後,每次透析費用可下降近50%,全年可為每個病人節省費用3萬多元,而我國有腎病患者200萬多人,如使用威高的産品治療,每年可為全國腎透析病人節省600多億元。
近年來,中國醫療器械行業高速發展,但醫療設備行業是技術高度密集、牽涉學科很廣的綜合性産業,技術門檻很高,基於起步較晚,中國醫療行業的技術遠低於國際水平。為此,中科院加大了在醫療器械、醫用材料和普惠的低成本診療手段方面的研究佈局,並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科技成果。
為促進國産醫療設備、醫療器械、醫用材料和生物醫藥産業發展,研究開發技術水平高、産品質量好、産品性價比高的疾病診斷治療方法和産品,2010年4月29日,中科院與威高集團簽署了“中國科學院─威高集團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框架協議。
按照協議,發展計劃每年安排研發經費3000萬元,其中威高集團投入經費1500萬元,山東省科學技術廳代表山東省投入500萬元,中科院投入500萬元,威海市政府投入500萬元,全部資金主要投向我國醫療器械、醫療設備、醫用材料和生物醫藥等領域的科技發展前沿,力求整合國內醫療器械行業的優勢資源,在基礎理論研究、應用技術研發、産品試製、創新平臺建設、信息和人才交流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合作,共同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該合作計劃領導小組負責人、中科院瀋陽分院院長包信和院士認為:“這一計劃的設立是中科院探索與政府和民營企業合作模式的一個新的嘗試,在促進科技與經濟的有效結合,推動科技體制改革等方面是有重要的示範作用。計劃的成功實施將會進一步加強中科院研究成果的推廣,促進我國高端醫療器械和重要生物醫用材料快速發展。”
“高端醫療器械國産化除了可以破除外企對市場的壟斷,還將從一定程度上解決老百姓‘看病貴’的問題。”鄭全錄表示,目前美敦力、BD和強生等外企壟斷了國內超過80%的高端醫療器械市場,導致價格居高不下,科研機構需要加大對民族醫療器械企業的扶持。
“民族醫療器械應該從同質化競爭中走出來,加快自主創新和産業升級,大力發展高端産品,形成自己的標誌性産品、核心競爭力和國際化品牌。”陳學利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