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穩定全球米價需要政策協調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25日 07: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糧價上升勢頭強勁 不利因素遠未退去

  穩定全球米價需要政策協調

  本報駐泰國記者 丁剛 暨佩娟

  世界銀行前副行長、現任世行獨立評估局總幹事維諾德托馬斯最近指出,氣候變化、經濟危機以及糧食問題是可能造成全球可持續發展之路“脫軌”的三大挑戰,而第三大挑戰與食品價格上升及農業生産直接相關。目前,全球糧價上升的勢頭仍十分強勁,作為主要糧食之一的大米的價格雖相對比較穩定,但也面臨著上漲壓力。全球大米生産和出口的前景如同前兩大挑戰的前景一樣撲朔迷離,不利因素遠未退去。

  大米主産國預計産量增加

  菲律賓國際水稻研究所最新數據表明,去年年中以來,國際大米價格只上漲了17%,而其他農作物的漲幅則在50%和150%之間。而目前國際上小麥價格已處於2008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在2008年4月,國際市場上米價一度漲至每噸1015美元,目前則是530美元左右。此間專家分析認為,全球糧價之所以沒有再現2008年的危機,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大米價格漲幅不大,供應量亦有所上升。

  泰國去年出口大米900多萬噸,名列全球第一,越南去年出口670萬噸,緊隨其後;排在第三位的美國大約為550萬噸。泰國商務部的最新數據表明,泰國今年一季度大米出口同期增長了40%,達到305萬噸。如果保持該速度,全年出口有望突破950萬噸。據《越南經濟時報》報道,越南今年一季度出口大米184.9萬噸,同比增加42.23%。越南農業和農村發展部已將今年大米出口目標上調25%,計劃達到創紀錄的710萬至740萬噸。據估計,如果不發生極端氣候變化,柬埔寨、印度和孟加拉國等國大米産量今年都會有所增加。

  此前分析認為,導致米價在2008年出現飆升,其主要原因一是主要出口國突然改變出口政策,二是主要進口國為保證國內供應而不惜代價增加進口。目前,這兩個條件都不具備。但是,水稻生産的較好勢頭並不一定能促使米價走穩,米價上升的壓力仍在不斷加重。越南碎米出口價格上一週內就上升了2.3%,其國內大米價格也從去年同期的每噸100萬越南盾(約合47.6美元),漲到了現在的540萬至600萬越南盾(約合257至285美元)。其主要原因是生産成本上升和對國內市場供應的減少。

  提高單産量減少財政負擔

  為保障本國農民利益,印度、孟加拉國、泰國和越南等國都實行了固定收購價及提供化肥、殺蟲劑和稻種等補貼方式。然而,隨著補貼額的不斷增長,各國財政壓力在不斷加大。泰國《曼谷郵報》23日分析認為,泰國的米價補貼機制正在失效。目前,泰國主要對大米、玉米和木薯三種農作物實施補貼,但補貼從559.2億泰銖(1美元約合30泰銖)達到了657.9億泰銖。估計幾年後補貼有可能達到1000億泰銖,長此下去政府將無力承擔。

  全球糧食市場上目前交易的稻米約為3000萬噸,泰國大米佔了1/3。泰國大米供應量一旦減少,可能會刺激米價和其他糧食價格上升。泰國碾米協會估計,該國大米出口有可能在未來一兩年減少200萬噸。而且即使總量不下降,質量提升,同樣也有可能拉動價格上升。

  泰國政府正考慮採取提高單産量和質量的措施,以期減少財政負擔。清邁大學農學院副院長他那猜告訴本報記者,泰國一些農村已經開始實施兩季稻計劃,遇到乾旱時,甚至就種一季稻。清邁大米研究中心農業科學家薩幹説,泰國政府鼓勵農民多種水稻,一般採用輪種的方式,即第一年種水稻,第二年種大豆,第三年再種別的農作物。

  糧價穩定有助於全球減貧

  本報記者日前在越南採訪時發現,越南農業機械化程度不高,農村年輕人不願務農的現象也較為普遍。他那猜説,“亞洲國家的農民都在變老,而年輕人都不願意務農。10至15年後,這個問題將會十分嚴重。”

  大米是全球發展中國家,特別是貧窮國家最主要的糧食。世界銀行的分析認為,在全球饑餓人口中有2/3主要靠大米維生。米價關係到全球貧困人口的生存狀態。聯合國統計表明,去年全球饑餓人口15年來首次減少,從10.2億人減少到了9.25億,這主要得益於糧價下降和收入增加。

  世界銀行今年2月的數據表明,自去年年中以來食品價格不斷上漲,將把4400萬人推入“極端貧困”狀態中。據聯合國估計,到2050年,全球糧食需求比現在要增加70%。目前全球糧食市場上交易的大米還不到全球産量的5%,而主要生産國大部分都在亞洲。分析認為,能否確保全球大米價格穩定也將取決於這些國家的政策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