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變革時代的公司走向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25日 06: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陶魏斌

  曾出版《聯想為什麼》的“為什麼先生”陳惠湘再一次讓我們看到了他在公司管理研究領域中的“野心”:他在他的新書《創造貝因美》中,試圖用變革性的思維去重新闡釋和定義公司的概念,這很容易讓我們聯想到一個叫“彼得德魯克”的名字。

  很多人都慶倖自己生活在時下這樣的一個充滿變革的大時代中,因為他們總是能發現,這個時代正在因為不斷的變化,給予自己眼花繚亂的機會。這樣的思想往往存在於那些不安於現狀的人中間,而我們如果把這些人的基因放在顯微鏡下觀察,會發現一些和已經被貼上“偉大企業家”標簽相同的符號。比如敏銳把握商業世界中的機會,比如在變革中如何做到創新等等。在陳惠湘的筆觸之下,創造了貝因美的謝宏正是這樣的一個人。

  但是如果你想從貝因美的故事中,體味到跌宕起伏或者波瀾壯闊的淋漓感覺,不免會有些失望。這是一個“慢”發展的公司:2009年,已經有17年曆史的貝因美銷售收入只有幾十億。而這個時候,只有10年曆史的蒙牛集團銷售收入已達到200億元左右水平。而這一切只是源於謝宏的“誠惶誠恐”,作為中國第一批食品衛生(安全)專業的大學畢業生,他深知食品行業的水深水淺。於是,他寧願自己的企業慢一點再慢一點。

  陳惠湘當然並不僅僅只想敘述貝因美的發展故事,他的眼光和學識,讓他不由自主地把貝因美放入到了社會科學、歷史變革中進行研究和探討。於是,《創造貝因美》才有了更為難得的價值和思考。

  比如公司的價值觀。這看上去像是一個形而上的問題,但卻實實在在影響著企業的一舉一動。當人類社會進入工業經濟時代後期,當過剩經濟導致過度競爭之後,種種現象表明企業價值觀在發生錯亂。追求速度,沉迷于策略,企業似乎是因為競爭而存在的。人們對競爭的關注遠大於對顧客的關注和對價值創造的關注。“勝者王侯敗者寇,商場如戰場,企業變成了鬥牛士。”陳惠湘毫不客氣地説。

  於是陳惠湘開始帶我們思考,真正代表這個變革時代方向的企業應該是怎麼樣的。他認為,未來企業首先是必須具備多重價值的創造能力,然後還必須具備恒久目標設計與追求,同時還應該有多重資本的特徵之外,具備協同性,能夠聚集資源。

  短缺經濟時代,多數企業在謀求業務擴展和滿足消費者時,都習慣於以原有業務為核心,向上下游延伸,拉長産業鏈條。但這不是今天和未來企業應有的選擇。未來企業更好的選擇是,根據自己的定位,努力做到最好,做到窮盡。然後,那些企業需要具備的、能夠充實自己定位的又不應當直接投資的業務資源和技術資源,便成為企業的整合任務。直接投資拉長産業鏈條,從而實現企業擴張,是傳統工業經濟時期行之有效的企業規模增長之路。而未來企業的擴張之路則在於資本與資源的集聚能力。

  這當然是一個模型化的公司,基於是社會從工業經濟走向服務經濟過程中的思考,它由此也帶來企業文化、企業家精神及企業目標的種種變化。

  有關服務經濟或者説眼下變革時代的公司走向,幾乎是一種嶄新的敘述和描寫。這樣的思考帶來的價值是,能夠讓更多的人或者企業主動地加入到變革中來,他們不再害怕變革,或者不再因為時代的變化而迷茫甚至“擰巴”。

  從某種意義上説,陳惠湘的身上同樣閃爍著和本文開頭那個在中國聲名遠播的同行一樣的智慧。德魯克很長一段時間從事著企業諮詢顧問的工作,他那本經典著作《公司的概念》正是那一時期的成果。而從聯想集團出來後的陳惠湘近年來也一直以諮詢管理者的身份活躍在企業界。

  他們或許可以共享一個評價,那就是“在一個充斥著自大狂和江湖騙子的行業中一個真正的具有原創性的思想家”。

  書名:《創造貝因美》

  作者:陳惠湘